小文一共由5个“?”组成:
前3个关于性格
后2个关于了解性格
1.?
因为性格这样,所以这么说/做Or
这么说/做,正好反映了这种性格
把人的言行看作数据,性格可以说是从这些数据归纳出来的模型。
我们拥有关于自己最完整的数据库,只是我们对这个数据的敏锐度一般,需要借助性格测试工具加深觉察。
性格的反映在言行举止中的。性格和行为好像是互为映射的关系,没有什么因果?
2.?
性格Or情境
哪个对言行的影响更大
“Ta就这么个性格,对谁都这样,不是针对你,别放心上。”这话常用来劝慰人。言外之意,任何情境下,Ta都这样。
真的吗?
再强悍的人也有认怂的时候,情境的力量也很强大,而这是我们在解释言行的时候容易忽略的因素。
我们倾向于高估风格的稳定性,实际上谁还没有个突破人设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突破了自我)?我们的言行远没有我们所以为的那么前后一致和稳定。
3.?
性格可以改变吗
“没办法,我性格就这样,怎么着了?”——我拿我的性格无能为力。
“就你这个性格,我真受不了。”——我拿你无可奈何。
性格的可塑性究竟怎样?看年龄、环境、动机等因素。
4.?
那么多人做性格测试,是为了
了解真实的自己Or了解可爱的自己
测测你最像《甄嬛传》《延禧攻略》的谁?测测你的左右脑哪个占优势?
大家纷纷答题、晒圈,是真的相信这些测试的可靠性吗?非也。
在线性格测试那么火,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测试给出的结果,怎么读着都舒服,怎么看着都喜欢。
类似于年度账单,如果你花钱少,就说你崇尚自由;多花钱呢,说你精致生活。总之不会说你穷,更不会说你浪。
了解自己?这可能是个伪需求。
真正的需求是:了解自己积极、惊喜的部分。
一旦遇到负面消极的描述,可能会开始怀疑测试准不准,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