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推出的就业篇,主要来源于很多同学们对于自身继续学习,到底学什么专业,回来之后有什么用途,并且是否是会被社会所淘汰,这往往是Nemo老师在做留学咨询和学生评估的时候会遇到的最多的问题。
有的同学本科是金融专业,学了四年,未来想进投行,但是可能他想去的学校,可能因为均分或者大学背景导致了,他没有办法去自己的梦校,为了去梦校,他就选择了一个人文类的专业,导致于他之前为了金融专业,付出的比赛经历,科研经历,甚至于实习经历,都跟申请专业完全无关,至于这个人文类的专业,未来到底要去做什么?他可能都没有想过,是否花几十万去读书,读这个专业,以后可以做什么,或者先读了再说,就业完全不在考虑的范畴。
这就导致于未来的职业和所读的专业根本就是两条平行线。那么我们到底是为了读名校而去读,还是为了喜爱的专业而去读,就成了很多同学们心中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实我们一生中1/3的时间都在职场中度过,从20到40岁都会遭遇不同的困境和难题,而在职场的大部分困惑,概括起来其实就2个问题:
1、现在的工作是不是不适合我?
2、我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回答不了这两个问题,大多数人往往会规避风险,蹲在原地,陷入一种“既不满意现在的工作,又没有勇气改变”的状态。当然,也会有人选择冒险,通过跳槽的方式脱离困境。
但这样一定能解决问题吗?
所以Nemo老师总是建议同学们在选择学习专业的时候多去想想未来的规划是怎么样的。我们通过对于就业市场的掌握,来反推我们自己应该申请什么专业,因为现在就业市场,早就过了通过名校来筛入的原始阶段了,因为随着生活水平提升,除了个别专业性极其强的专业,例如:核工程等,其他常规类已经不缺任何名校毕业的学生,很多企业不仅有笔试,更多加入了面试环节,考核标准逐渐趋于理性化。
附上阿里巴巴近几年产品经理笔试题:相信已经不是世界排名更好的院校的同学们就一定可以给出答案了,更多考察的是同学们的视野甚至于说是跨学科领域的知识面
再例如有的同学们有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但是一直对于硕士要就读的专业不清晰,大家可以试着去自己想申请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