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一路高歌、头部自主品牌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积累之后,开始提出品牌高端化的发展计划。长城汽车推出WEY品牌、吉利牵手沃尔沃打造领克,广汽、上汽也有高端新能源产品。彼时,在主流市场尚且不够强势的奇瑞,也赶在年发布了高端品牌星途。
时间来到年,自主品牌高端化已经进入第二阶段,WEY、领克、埃安等品牌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上收获成功之后,继续以电气化转型向上探索,比如极氪、沙龙。相比之下,奇瑞的高端化尝试并不顺利,星途品牌发展至今,既没有一个「爆款」,也无法真正实现价格天花板的突破。
改名,能否改命?
如今在星途汽车的官方网站,被重点介绍的车型包括星途揽月、凌云、追风,实际上在售的还有星途TX。
对星途品牌毫无了解的人,想必也很难从这些车型名字上看出它们的级别关系。
不同于领克的字母命名、WEY品牌的咖啡系列,也没有采用奇瑞车系的字母+数字组合,星途的产品名字看起来更加「诗意」、甚至有些虚无缥缈。在每款车型的配置版本里,星途甚至还有御风行、迎风飞这样的古风文案。
中国市场的车型如此之多,字母数字组合都不够用了,星途这种意境式命名当然没有问题。况且,中文博大精深,只要能找到音译和寓意契合的名字,想必会带来1+1>2的效果,比如音译而来的BMW宝马、Benz奔驰、Accord雅阁。
但是,星途的车型命名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在揽月、追风之前,星途品牌发布之初的两款车型分别是LX、TX/TXL。如今,星途LX更名为追风、TX/TXL则由凌云系列接替。而年上市的中大型SUV星途揽月,则是在TX平台上加大升级而来。
我们记不住字母时期的星途车型,同样也分不清中文时期的星途车型。实际上,星途现阶段以中文命名的产品已经进入了第二代。从去年作为旗舰产品的星途揽月进入市场,此前的星途TXL、星途LX都在改款升级之时改用了中文名字。只不过,星途这种混乱,不是一个中文名字就能解决的。
在10-24万价格段里面,星途实际上有四款车型。紧凑SUV市场同时存在LX和TX,主要差异在造型尺寸上,两者同为1.6T+7DCT,LX更像是入门紧凑SUV,轴距只有mm,TX则是标准紧凑SUV,轴距达到mm。
但是,两个非常相似的产品很难区分与迎合两种消费人群,它更接近于现在比较流行的双外观形式。直到后来LX推出了入门的1.5T+CVT动力配置,将价格下探到了10.99万元;加上TX拥有长轴版本的TXL,尺寸达到了中型SUV的规格,两个系列才有了较明显的定位区分。
如今改用中文名字之后,星途产品线的相互重叠其实仍然存在。
入门紧凑SUV星途LX更名为星途追风,定价10.99-16.99万元,提供了1.5T+CVT、1.6T+7DCT两种动力;
另一款紧凑SUV星途TX仍然保留,定价12.99-14.99万元,提供1.6T+7DCT,前驱、四驱;
中型SUV星途TXL更名为星途凌云,定价13.99-17.99万元;提供1.6T+7DCT、2.0T+7DCT;
也就是说,如果预算在15万元,同样是1.6T动力,星途提供了三款车型可以选择,差异只在尺寸、部分配置和驱动形式。
但是,选择更多、更细,并不意味着能够拿下更多的消费者。以去年销量较好的10月份为例,追风、TX分别只卖出辆左右。这个价格段的长安CS75、哈弗H6都是月销近3万辆的量级。
高端,不被重视?
年,星途品牌的统计销量为辆,这里面还包括出口销量。按照官方介绍,3.7万辆已经是同比增长%、连续14个月保持销量增幅的结果。
这显然是一个不满意的表现。在星途品牌刚刚推出市场的时候,奇瑞对它的销量预期是一年10万辆,如今销量翻番之后才勉强超过了3万辆,无论是与自己的目标相比,还是与领克、WEY这些同级竞品相比,星途的现状都远远称不上高端。
奇瑞在复盘星途年市场表现的时候提到,星途的单车平均售价已经达到了16万元,对于一个中国高端品牌来说,16万元算不算达标?
《公路飞行》发布的《汽车品牌力指数》显示,同为自主品牌高端代表的领克在年上险21.3万辆车、平均售价15.6万元,WEY上险11万辆车、平均售价17.6万元,三者对比,星途的16万元似乎并不差。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影响因素:车型覆盖价格段、总销量。以领克为例,目前推出了6款车型,其中小型SUV领克06、紧凑SUV领克02以及紧凑轿车领克03主销车型都在12-16万元区间,三者为领克品牌贡献了近半销量,最终也反映到了平均售价上。
反观星途,去年前10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TX/TXL占品牌总销量的一半,其中星途TXL(凌云)定价15.79-16.29万元的两款T两驱车型性价比最为突出、在终端市场也最受欢迎。这是星途TXL更名凌云、推出2.0T动力之后才逐步扭转的局面。
中型SUV的身份、2.0T+7DCT的动力,凌云这两款车型在星途车系里面非常突出,处在一个没有直接重叠的位置,一改过去满眼都是1.6T的「捉襟见肘」。如此一来,潜在用户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