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人与人沟通交流最直接,也是最便捷的方式。
口齿清楚、发音准确的人在表达时总能引起更多人的好感,反之则可能招致别人的厌恶和排挤。
这种排挤的行为,在学龄前阶段相当普遍。此时儿童的心理多处于一种“求同排异”的状态,喜欢亲近和自己相似的儿童,排挤那些与自己特征不符的儿童。
而说话发音的不清楚,正好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正巧,机构最近来了一位说话不清楚的小朋友,他就是因为语言问题而遭到了同学的排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师,我们家孩子有可能恢复语言吗?
“老师,我想了解一下说话有问题的孩子以后还能说话吗,就是说清楚话的那种。”
“这个得先确定孩子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能先让我看看孩子的情况吗?”
……
前不久,一位妈妈火急火燎地打电话过来咨询,开口就问孩子“说话不清楚”有没有机会恢复。但因为电话当中无法真实反映孩子的语言情况,所以第二天她果断带孩子上门咨询。
闲谈中老师了解到,小朋友说话不清楚的情况大概持续了两年左右,起初一家人还以为是正常的语言波动,想着等孩子大一些就好了。然而两年时间过去,孩子的语言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愈发严重。
如果只是这样,全家人还不至于如此着急,但问题在于孩子因为“说话不清楚”被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排挤了。眼看着孩子的心情一天比一天低落,对上学的抗拒心理一天比一天严重,全家人这才开始到处想办法。
那么,这个小朋友的“说话不清楚”到底能不能被解决呢?
语言干预前,你做语言评估了吗?
在判断某个儿童的语言问题是否可以解决前,必须要经过的一步是“语言评估”,即通过专业的语言评估量表和标准,对儿童的语言能力、水平、状态以及行为、心理、性格等进行一个评估。
之所以强调要做语言评估,好处有这些:
1.确定语言障碍类型
发音不准、咬字不清、说话不清楚……语言表现看似相同,但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举个例子,功能性构音障碍引起的发音不准相当常见,但小朋友到底是L音不准还是N音不准,亦或者是G、D不分呢?在家长眼中可能差不多,都是发音不准,但在专业机构这里则需要做细分。
2.确定当前语言水平
家庭教育、父母影响、语言获得速度不一……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即便是正常儿童间的语言差距也有±0-个月的范围。而对于大多数语言障碍儿童,他们的语言水平可能更差。
以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例,这个群体的语言水平大多落后于同龄儿童半年以上,但具体落后多久,落后方面多少,还需要通过语言评估来进行精确的判断。
确定语言水平有利于后期制定语言矫正方案和语言干预计划。
.确定儿童配合能力
从语言行为角度来说,语言矫正是一个交互性很强的过程。
语言矫正师的发音动作、表达语气、语言行为、指示动作等都会引起儿童的回应,而后矫正师根据儿童回应再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语言配合。
因此,儿童回应/配合的质量、频次往往决定了语言矫正的效果高低——儿童配合能力高,语言矫正的效果也就越好,恢复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
4.确定儿童的心理与性格特征
正如电影《心灵奇旅》讲述的那样,每个人的性格是复杂且多面的,即便儿童依然如此。
所以,在语言评估阶段,矫正师需要对测试对象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进行一个简单的侧写,判断孩子是乐观、悲观、冷静亦或者暴力。
对心理和性格的判断,将有助于语言障碍儿童适应语言环境、降低分离焦虑和敏感度,拉近他们和语言矫正师的距离,尽快开展语言矫正的相关课程。
最后
来机构咨询的小朋友就是功能性构音障碍,现在已经开始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