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并不决定学习结果
我们做学校心理学工作的,第一步都是做测评。当孩子在学习上有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工具是智商测试。
所以,当初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以为找到了预测学习的最简洁的途径。因为通过两个小时的智商测试,我可以把孩子的能力,哪个地方弱,哪个地方强,全部清晰地给家长列出来。可是,很快我就发现,很多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任何问题,在班里却有各种学习的问题。
后来就越来越发现,智力会帮助学习,但对学习的结果,只是一个方面。学习的硬件,比如记忆力,理解力,词汇量,推理能力,信息处理速度等,其效果容易看得到;但无形的软件,影响着硬件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孩子在同样的智力下,最后学习成绩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差别太远了,这个就是后天的软因素决定的。也许,这些软因素最终对成绩能够起到的左右可能只占10分中的3分,但这3分决定着这75%的由基因决定的智商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后来,在工作中慢慢发现,美国小学的成绩单关于“行为、学习技能”等软因素的内容占到每学期考核标准的40%左右,还有校区把标题直接换成“成功的习惯”,其重视不无道理。
成功的习惯
美国学前班(Kindergarten)的成绩单中包括:
专心听讲
Listensattentively
做事独立
Worksindependently
遵守指令
Followsdirections
做事时注意力集中
Staysontask/attentionisfocused
按时完成并交上作业
Completesandreturnshomework
有效利用时间,努力做好作业
Displayseffortandusestimeeffectivelytoproducequalitywork
遇到困难尝试不同方法去解决
Approacheschallengesusingavarietyofstrategies
到六年级又加上: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Activelyengagesandcontributestolearning
需要时会寻找帮助
Asksforhelpwhenneeded
做事有条理,作业质量高
Organizesselfandusestimeeffectivetoproducequalitywork
学习努力
Demonstrateseffortinacademicwork
显示独立、恒心和主动性
Demonstratesindependence,perseveranceandinitiate
其实,这些和国内中小学要求非常相似。
对成人以后的成功影响力最强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在过去五六十年研究到底对成人以后的成功、成就影响力最强的因素在哪里,除了我们在媒体中常常看到的坚毅、自控力、热忱等以外,还有乐观(Optimism)、好奇心/求知欲(Curiosity)等等软因素。
哪些因素影响学习
有许多潜在因素影响到学习,我根据自己的观察,跟大家分享以下三点。
第一个是孩子的个性特点;
第二个是学习态度;
第三个就是时间管理等行为的习惯。
这三个方面是影响到学习的关键因素。
找到个性特点和养成专注力
习惯和品格的形成确实受孩子天生气质(temperament)的影响,其中包括喜静还是好动、适应性、挫折承受力、注意力长短、能否坚持等。还有孩子学习的能力特点,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接纳,并因材引导。
确实有孩子天生责任心强、做事有恒心、遇到困难心态更积极乐观。但品格的可塑性,比起记忆力、理解力等认知能力因素强得多,这些习惯的可塑性很大。
比如说,像智力这些硬件的因素上下浮动不超过25%,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品格和习惯的养成有50%是可以在后天提高的。
寻找孩子自身的特点:视觉or听觉学习
传统教育模式比较强调听力理解和处理能力,但很多孩子需要其他的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擅长用听力来学习的人(AuditoryLearners)大概占整个人口的30%。65%左右的人天生需要一些视觉的帮助。比如说,学地理需要画个图像,才能记得更清楚,学历史时需要画一个timeline,通过视觉来帮助记忆。还有大约5%的人需要通过触觉来学习,需要动手做才能学习的效果最好。
这17年的观察发现孩子确实各有恩赐,能力特点和传统教育的要求以及父母的期待常常不吻合,那就需要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多观察和接纳孩子。教育是要以长取胜而不是以短取败,花很大心力去教,不如用心去观察,先找到孩子的特点在哪里。
很多家长可能知道学习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告诉大家,Lecture就是讲座这种形式的学习,不到10%的孩子会吸收的比较快,50%以上的孩子会在与别人讨论的过程中吸收理解的比较快,90%的孩子在重复教给别人的过程中他会吸收理解的最好。
刚上学的孩子,可以在家里准备一块白板,鼓励他们当老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给家人,不但提高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加强了理解。
孩子的天生特点非常不一样,希望我们能够完成做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点,找到一个最适合他们的学习道路,这个对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因为,他如果在个性的发展上,没有得到充分的接纳和适应的话,那他是不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学习给他带来的就是挫折感,那这个时候孩子能够知难而进的非常非常少。
专注力特别影响学习
下面要特别提一下对学习影响特别大的一个孩子天生的气质特点,就是专注力。
作为一个指导原则,一些研究表明,使用儿童的年龄作为一般起点分钟,孩子可以参加到一个指定的任务数......所以5分钟对应5岁,7分钟对应7岁等。如果是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年龄6-7岁的儿童维持注意力长达30分钟,已经是最佳状态了。
那孩子如果天生能专注的时间就比较短该怎么办?在这里提醒大家七点:
第一、每天按时休息、保证有规律的睡眠,睡眠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在学校里有很多老师会来找我说,谢老师你去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我第一个要问的就是,您知道他头一天晚上几点睡的觉吗?第二天早上有没有按时吃早饭?这些都是影响到孩子注意力的生理的基础,要把握好了,像学龄儿童一定要保证9-10个小时的睡觉。
第二、减少周围分心的事物,保持一致的学习环境。比如说,在家里一定要有固定的学习桌子,每天做作业要在这个桌子上,桌子上尽量减少别的东西。
第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培养注意力还可以在日常的交流中给孩子提一些问题,关于观察力方面的。你今天去姥姥家有没有发现姥姥家的家具有什么不一样?你有没有看到妈妈发型、衣服等,今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提醒孩子观察周围的事情会无形中提高他的专注力。
第四、预习和复习,了解一些内容,更容易跟得上老师的讲解。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习。如果他在课堂上接触到的内容是完全没有听过的,那他跟得上老师的讲解、理解并且是专注的可能性就小很多。因为他本身的专注力就不是很强,再加上内容是自己不熟悉,甚至是要花很多力气才能理解的内容,那他就更容易分心。
第五、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会把教学方式多样化,一直让孩子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这时候孩子的专注力是很高的。使用的方法,比如说,记笔记、图像、讲解、画图等等。
另外,我们家长在家里帮助孩子预习复习时,能够多加一些不同的方式,比如说,讲解、画图,能够动手做的去动手做一下,结合不同的途径,孩子会理解的更快一些。
第六、利用一些工具来帮助孩子,比如说,计时器、记事本。让他养成的习惯就是能够坐下来的时候知道自己一定要专心,要学习的效率特别高,哪怕这个时间比较短。如果孩子只能坐下来5分钟,那我们就定6分钟的计时器,等计时器叮的一响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喝点水,休息一下再回来,慢慢来延长这个计时器的时间。
在美国,9岁以上的孩子就开始用记事本,记事本也是能够帮助孩子减少易忘,比如说,作业记不下来,它能够帮助孩子把这些都记下来,会让孩子更有成就感,他会觉得今天一二三四,这些作业我都做完了,这样也是训练条理的能力。
第七、最后一个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就是学习的内容。太容易或者太难都不利于专注力,都会影响学习,最佳的状态就是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程度(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
所以,当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我们的测评第一个就是要测一下孩子在阅读、数学和写作达到了什么程度,那现在的作业要求是不是太难?很多时候这是造成孩子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原因。逃避、拖延都是孩子的学习内容和他的水平不相符所造成的,如果有这样的现象,那就需要孩子在课后补一下缺失的基本内容。要不然上课听不懂,作业做不出来,那长期这样下去,孩子厌学就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
最害怕孩子没有求知欲
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就是学习的态度,也就是求知欲。在这些年工作中,我不害怕孩子专注力差一点,也不怕孩子暂时学习成绩不太好,我最害怕孩子求知欲没有了。你跟他说:“你钢琴弹得不错。”“那是我妈让我弹的。”;“你棒球打的不错。”“那是我爸爸让我学的。”
你可以看到孩子也许在小学期间暂时有一些成就,可是你问他你自己喜欢什么呀?不知道。八九岁的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是最可怕的。学习的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的无价之宝。
不管学什么,钢琴也好,阅读也好,数学也好。孩子越往上去,他经历的困难就越多,越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前进。那经历困难时是继续还是放弃呢?学习习惯就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也是影响自己的智力能够发挥到什么程度的一个软因素。
孩子为什么喜欢学习?我观察了很多喜欢学习的孩子,都是因为学习的过程给他带来了成就感,而且在学习中与家长和老师的互动中,加强了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我常常在讲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就感和人际关系(SenseofCompetenceSenseofConnection)。相反,如果这两个心理需要达不到,孩子则会逃避学习。
斯坦福心理系教授凯萝·杜艾克博士(Dr.CarolDweck)研究了35年上进心(motivation),她提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给他们去热爱挑战,感兴趣去找到失误的原因,享受努力的过程,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杜艾克博士做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她反复把这个实验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现最后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努力的过程常常被肯定,常常被鼓励的话,那孩子在面对困难的任务的时候,就更愿意去尝试,愿意去付出更多的努力。
行为的习惯
最后一点影响学习的因素是,外表可以看到的行为习惯。其中,特别是时间的管理、责任感、条理性、自控力,这些都是对学习有关键作用的软因素。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更有学习的动力呢?有四个不同的因素。
首先,学习的内容对孩子来说有兴趣。其次,如果没有兴趣,他自己至少有这个信心,有这个成就感能够学会,那他也会有动力。再次,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做的事情、自己的行为,与成果有直接的关系,他看到我自己努力一下,自己的进步就比较快,这样孩子也会有上进心。最后一个就是,比如说,他跟同学相处很好,那他的朋友们学习都很努力,那他也愿意学习努力,因为这个对他来说在人际关系上是一个奖励。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孩子的两个基本需要,做事情能够带来成就感或是健康的人际关系,那他都会在学习上更有动力,在学习上能够付出更多的努力。
1固定的时间来做作业
有的家长告诉我,这个孩子9点以后才开始做作业,一做做到12点了,拖拖拉拉,影响了睡眠。那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孩子放学的时候是3点,但9点才开始做作业呢?这就是行为的习惯没有养成。写作业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特别是小学的时候。
2
养成一个习惯
放学回到家后,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不一样的事情。因为在学校里面,大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是跟阅读和数学逻辑相关的,那么调整一下,也许就是听听音乐、打打球,也许是玩一下橡皮泥,转移一下大脑活动的区域,降低疲劳。这之后我们就要养成,比如说,在吃饭以前也好,吃饭以后也好,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做作业。
3
学龄儿童的家规要跟孩子商量着完成
你可以问一下孩子,你觉得我们吃饭以前是先做数学还是做阅读呢,吃饭以后我们再做另外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把作业分开,使孩子做的时间不至于特别长。
4
提供一个小的奖励给孩子增添动力
比如说,喜欢跟爸爸出去打球,那我们就先来做数学,数学做完之后,我们先出去跟爸爸打十分钟的球,然后回来吃饭,吃完饭我们再来做其他的作业,这个对孩子都是一个动力。
5
好习惯养成需要时间
因为坏的习惯跟孩子的天性有关,大部分的孩子想要知难而进是比较困难的。比如说,睡前读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建议大家要从小养成,这就要求小的时候爸爸妈妈陪着孩子一起读书,等孩子自己能读书了,让孩子读给我们听,这样孩子也比较有成就感,也养成了一个阅读的习惯。
6
家长要以身作则
我们如果本身爱学习的话,常常读书,那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觉得书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水到渠成了。
7
奖励还是惩罚?
行为的后果,被奖励还是被惩罚,也是孩子是不是继续发生这个行为一个关键的因素
如果孩子他的作业没做好,父母替他做了。比如说,我自己的弟弟,就是一个反面的典型。小的时候,因为我的爸爸太宠爱他了,我的弟弟在学习上有任何困难,就开始抱怨自己头疼,那我爸爸就让我来替他做作业。其实这样的话,孩子下次遇到困难,他一定会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逃避,永远都学不会学不好。所以,这个行为会反复出现,因为这个行为被奖励了,他一抱怨头疼,就有别人来给他做作业。
8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在学校接受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培养出他优良的品质。小学里教的具体的知识,我们可能会忘掉,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的责任感会受益终生。所以,一定要孩子养成习惯,自己的作业要自己来做,父母可以帮助,但是不可以代替他。
所以,孩子在学习上,自律能力方面,自控能力方面,时间管理方面,犯错误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孩子自控力这部分大脑的发育是最晚的,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孩子预测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们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犯的一些错误的话,那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为将来的成长而学习,我们管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起到一个教的作用,能让孩子掌握这些优良的品格和习惯,千万不要惩罚正常但是不正确的行为。比如说,他坐不住,自控能力差。
如果,他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你不去及时地表扬他努力的这个过程,他一旦做错事情,马上就给他很多负面的注意力的话,那他怎么能够重复发生好的行为呢?
孩子重复发生的行为,都是常常得到北京治疗白癜风三甲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