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纯洁的微笑
责编
胡巍巍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纯洁的微笑(ID:keeppuresmile)
我是一个特别迷信数字六的人,比如我是年写的这篇文章,刚好总结了我前六年的程序生涯,我又选择了年的六月六号下午六点来发送这篇文章。
生我的那年(年)阴历恰好有两个六月,我生于前六月,时隔0年的今年也恰好阴历有两个六月,今年0岁也刚好是五个六年。
其实我还可以讲出更多关于6的故事,不过今天还是回顾我入行最初的六年经历。
工作六年对一个程序员意味什么?
在职位上:高级开发工程师?架构师?技术经理?
在能力上:各种编码无压力?核心代码无压力?平台架构无压力?看着这些问号都心累。那么,六年你迷惘了吗?又走到了哪个十字路口?
人们大都喜欢5年或者10年总结一次,但对我而言更喜欢6。
六,对我来讲总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六年中,一直想对自己的程序员生涯做一个回顾,总是有各种的借口飘然而过就到了今天。
留点记录在这里,当自己多年以后,看看当初的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理解。
毕业六年,大学同学们基本上都走在了不同的路线,也走进了完全不同的生活,能在六年冲出来的现在也都小有了名气,为什么相同的学校、相同的专业、却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如何入坑在XX的培训班上有一次我对大家这样介绍:我来自一个二流的本科院校中的一个三流专业,学校本来就是师范类的院校,自然不是特别受欢迎。
我们是师范学校里面的非师范专业,而且是学校刚开的专业,挂在数学系更加非主流,专业就是:信息与计算科学。
我听说有的学校这个专业是计算机系的,不知准确信息。但基本上都是学数学的,带着学习一点计算机,当初报考这个专业,也是因为这个名字,看起来很有科技含量,多少农村孩子都是这样报考专业的!!!
一般回顾都要说说大学生活,我的大学一年一句话来总结,大一基本上都是在网吧度过,大二基本上都在篮球场度过,大三基本上都和女朋友一起过,大四基本上都在找工作中度过,导致我走向编程这条道路的经历基本上都在大四了。有几个原因导致了我最后选择去培训机构培训Java编码:第一、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大学数学课程基本没听过,都是考试应付,但对相关计算机课程很感兴趣,但学的太浅了,我不讨厌数学,但是让我想到学这么多微积分、线性代数......毕业后有个鸟用,就泄气了,没有一点动力。
第二、真的不好找工作,专业几乎没有对口,同学干啥都有,有的走向了培训、当了教师,有的做了文员、公务员、银行职员,有的做了交警、还有公安。
但最让我惊奇的是有一个当了律师,太惊讶了,我感觉比编程可困难多了,基本上都是各自找自己的出路。
第三、大三暑假那会参加了数学建模竞赛,在小组中我负责编程的部分,那时候用的MATLAB和C语言。
随着不断地练习和使用,更加验证了对软件的热情和理解,也只是觉得软件应该是一个朝阳行业。
慢慢地去了解了入行的标准,找工作的过程中慢慢试着去接触了一些培训机构,但是看到1W左右的培训费用,我犹豫了,那时候的1W对我来讲太重了。
大四那年冬天,印象很深刻,跑遍了省会城市大小招聘会场,不是简历都过不了,就是么消息。
最后到应聘上几家公司,但是和自己想象中差距太远,一个是培训机构当老师,没去;一个是做管培生,我咬了咬牙去做了管培生!
基本上跟传销一样,什么管培生就是卖软件,记得应该叫“红利软件”,就是跑到各个交易所里面去找大爷大妈,聊天要电话,让听讲座最后引导买软件,一套软件大概是左右,可以提成10%。
早上7点上班,各种活动游戏,8:0出发,9点左右到交易所各种找人,看着眼睛发光的大妈大爷就是目标客户。
下午5点左右回来,各种培训,然后开始根据话术打电话,晚上10点回家。
我们学校一共去了8个人,最后留下了一个我们都想不到一个人,我们班一个文文弱弱的小女生,学习很好的那种,一干就是两年,真是人不可貌相呀,坚持了两周我就撤了。
南下深圳为什么去了深圳?几个原因,我老大(初中很好的朋友,初中毕业后当兵,然后南下深圳)在这里,万一不行还有一个投奔的地方。
深圳应该是当时印象中南方比较发达的城市,希望可以见见世面,找找工作,对了那年还是流感(年H1N1流感),疫苗刚出来,只给大四的学生先用,那天还发着低烧,也没管直接就打了。
小马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关系比较好,听我说要去深圳,特别激动说,强哥咱俩一起去闯天下去:)。
小马家境不错,没有吃过太多的苦,从小都没出过省,还是有点担心,但是看着小马这么激动,恰好我也有一个伴,就欣然接受了。
后来我先去的,看了情况还行,就打了电话叫了小马一起过来。
那时候从西安到深圳,为了省钱买了硬座,硬是坐了近0个小时左右,吃了N多桶的泡面终于到了深圳,南方人的普通话真是听不懂呀。
对了,小马最终做了一名人民警察,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因为我先去的深圳,就先去了深圳人才大市场,当然了各种受挫。
等小马来了以后我们就先进了龙岗的比亚迪工厂,我们分在了不同的车间,小马比较幸运去了电池车间,就是流水线,我分到了纸箱车间。
大家可能平时觉得纸箱子没有啥,但是在没有成品之前,边缘几乎都跟刀子一样,没几天从手到胳膊全部是伤,但最重要的是我和我们车间的老大搞不到一起,整天吵架。
有一次差点干了起来,那个车间老大后面瞬间站了两个人,那次之后起我就出来了。
听了老大的建议,我又去了龙华的富士康,有一个朋友接我,对我说那边大学生应聘一人还发一个电脑,而且是坐办公室的(车间里面的人都羡慕坐办公室的,毕竟不用卖苦力;在厂里面一般工服有三种颜色:蓝领,就是普工或者技工身份进厂的;红领,就是质检,专门检查质量的,大部分从蓝领升上去;白领,一般就是大学生了做文职或者管理),我没去。
我还是以普工的身份,进的富士康,我不信我干不下去,最后又分到了观澜的一个小分厂里面做物流,对了就是富士康当时有名的第一跳,就在那个厂区。
厂里面不像大家现在洋气的说什么的,几乎没有假期,什么周末更别提了,早8点晚8点,半月白班,半月夜班。富士康在深圳还是福利比较好的一个工厂,包吃住用药等。
在工厂的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我必须要依靠一个技能来养活自己。这个技能就是搞软件!
培训班根据之前的了解我大概选了两家培训机构,一家就是野马XX,另外一家就是XX培训机构,价格都差不多,但野马有教师,XX是视频教学,当时感觉不能接受,不太靠谱。
本来都拿着钱去野马那边交钱了,在付款的时候,财务说可以减免一百元,跟我一直沟通的那位说政策搞错了,没有这个减免活动了。
就因为这个原因,就感觉他们不够严谨,我说那我就先不报名了,然后就去了隔壁的XX看看,结果他们正在上课就让我试听了一下,里面全是大四的学生,我坐在后排听了一上午,虽然感觉还是跟不上,但是有那种建模学习的那种氛围,我就定了XX。
后来我在XX都上课两周了,野马打电话说给我特殊减免千元让我过去,最后没去,但是感觉水分真大。
其实XX当时在西安的培训还挺扎实的,还考了SUN的证书,其实也么啥用。开始从跟不上,到处请教别人,到慢慢地理解,写各种小游戏,到最后也有学员来问我问题。
那时候周六、周天可以免费在培训机构学习,我几乎周末都在那里,毕业答辩的前两天才回去,毕业典礼也没去。
毕业体检舍友这个帮我测血压,那个帮忙量体重,就连毕业证书、学位证书都是舍友帮忙领的,我的大四几乎和学校都没有关系。
在XX认识了好几个朋友,工作到现在都联系着,有的去了华为,有的在外包,还有的搞了小公司。
培训机构承诺免费介绍工作,那时候的培训好像也没有让大家伪造什么工作经验,学校什么的,一般情况下只要你不是很烂,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
XX推荐了几家公司,自己也投了简历,记得最后收到了个或者个Offer,也记不得都有什么公司了,最后选择了去李嘉诚儿子的一家公司就是电讯盈科。
这个公司那时候刚来西安,还算不错的公司,主要是电信方面的研发,可惜我在这公司也才待了不到一个月。
工作西安刚入这行还是比较周折,也差点进去了另一个方向,所幸最后走向了正轨。程序员都是第一年的工作不是特别好找,过了第一年后,后面就比较轻松了。
刚进电讯盈科的时候我的心态还是没有调整过来,感觉还是在大学的那种状态,进去之后是淘汰制,一个月内培训Oracle,两周淘汰一次人。
其实我感觉自己太不会表现了或者其它吧,最终一个月底的时候我也被淘汰了,打电话给我姐说的时候,我姐说,关键人家一共0多个人就淘汰了个人!其中就有你!
对了培训的钱,借我姐夫的。我感觉很憋屈,但我还是不认可我是最差的。但最终我还是需要面对再找工作的问题。
网上海投了N份简历,电话不多,面试了几家公司后,也收到了几份Offer。其中一个小公司不交社保,;有一家外包华为正规缴纳社保,我去了华为外包。
关于薪资我给大家说两个笑话:1、我当初培训的时候一个学员给我说,有一个朋友从这里出来后,第一份工作,跳槽后4,再跳槽后6,我们一群人心里都默默的崇拜着,想着这肯定都是大牛级别的人物;
、我毕业第一份工作预期是左右,然后我就幻想着以后每年能涨1元我就满足了,到了0岁我就能拿快8了,现在真到0了才发现现在的毕业生起步价也是这个数。
第一份工作那时候我也在网上看了很多外包公司的种种不是,但我的选择不是很多,不管怎么样毕业了就不能再往家里要钱了,总得先挣钱吧。
华为外包有一个变态的特点:为了保密,不允许带U盘、手机等各种存储、通讯设备,上班后基本就和外界失联了。
那时候是做无线上网卡的客户端,就是那时候往电脑一插就可以上网那种。
每个人进来会分配一个师傅来带,比较幸运我来的时候分给了一个比较好的师傅,性格、态度,以及他工作的方式,其实最后也都影响了我。
我们应该在研发二部,大概分了三个部门:大巴组、小巴组和定制组。
定制组:就是不用写代码的那种,华为开发了一些工具通过工具可以改变客户端软件的Logo、模块功能等,华为的软件真是遍布全球,到处的客户都有,阿拉伯、非洲等等。
小巴组,就是需要改一些代码,但是工作量又不是特别多的那种。
大巴组就是改动量超过1月以上的需求。我当时分在了小巴组,大概有十几个人,其中也有很多硕士毕业的也被忽悠进来。
最原始的代码都是印度阿三写的,我们都是在上面做二次开发,刚进去看了一个类代码有上万多行惊呆了,但是代码确实写的非常正规。
没有什么架构文档给我们,但改动基本都是外层的皮肤、或者小按钮之类的。
加班非常多,但比较开心的是加班有工资,而且是按照国家标准来的,平时加班1.5倍,周六天倍,假期三倍。
这是我工作到现在最正规的加班制度了,工资只有,但通过加班可以拿到左右,加到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喜欢假期加班可以拿三倍工资,华为在西安包了N多大楼,当时在软件园三期,班车上百辆开出去还是挺壮观的。
华为的中午休息文化确实好,中午吃完饭熄灯大家都睡觉,中午趟在那里睡一个小时,下午工作质量明显提高N倍。
我刚进去的时候客户端有两种一种是Java写的,一种是QT(C++的封装),慢慢的Java版本的都淘汰了,全部上线了QT。我从小巴慢慢开发了大巴需求,但到最后没有Java版本的需求了,全部用QT。
Java组的大家都各种转型,有的去了另外一个JS控制的项目组,我选择了留下来搞QT,开始学习C++。
因为有C语言的底子,倒也不难,慢慢地可以开始搞QT版本的小巴需求,但是最后我就纠结了,我以后到底是往Java方向发展呢,还是C++呢。
后来终于想通了,我花了那么多钱培训Java这样太亏了,于是选择了离职。
那时候华为方的领导其实对我也特别好,还专门给了我两周时间不用上班,而是让我去参加华为Java的培训,大家都带着华为的白牌子,我带着外包的黄色牌子,培训老师问了我好几次我是哪个部门的......
但最后我还是撤了。
第二份工作当时面试有意向的公司大概是两家,一家是做GIS系统关于地理信息的公司,另外一家是XX系统,主要是做思科代理,给思科设备做各种软件、使用思科的硬件去做集成方案等。我选择了后者,没有别的原因,后面这家工资给的高,我就这么实在。
刚进公司其实比较紧张,因为半年没有做Java了,每天各种学习,各种加班最后发现其实还可以,虽然半年没有搞了但问题也不大,公司用的是Hbernate和Struts基本上都是以前用过的框架。
第一个项目是,SmartMeeting智能会议,就是大公司预定会议的一套系统,大部分的工作都在前端,那段时间让我对JS有很了很大的了解,因为预定会议的系统界面都是各种拖拽。
第二个项目大概就是Vozimate,就是给思科的IP话机上面做应用,就是通过电话可以查询股票了、天气预报了等等,我们的这些信息都是通过爬虫抓取第三方的,过一段时间就需要调整一下爬虫策略。
第一次让我对硬件和软件交互有了理解,思科的IP话机当时还是蛮先进的视频通话,各种会议都是没有问题。
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也是我几乎入职一直在搞的项目就是UCmanager,就是通过思科的电话打完短途、长途、漫游、国际漫游、转接、会议等等,凡是和打电话相关都会有。
其实就是相当于联通或者移动公司话费的计费系统,当然还有路线最优路由,统计等各种功能非常多。
刚开始做一些小功能,到负责一个模块,到最后整个系统都是我来负责,直到我离职的最后一天,我都在做这个项目的最后一版计费优化。
正因为这个项目,到北京面试的时候得到了一个高薪的机会,这个下面再讲。
其实在这个公司里面,项目中规中矩,代码也是主流的框架和技术,一年多的时间稳扎稳打,让我对大型项目框架和设计有了很多的认识,特别是爬虫什么的让我非常兴奋。
那时候中午我经常看程序员社区网站的新闻,上面整天都是互联网公司怎么怎么了,但是西安基本没有一家正正经经的互联网公司,于是就有了去北京想法,刚好Jerry也有这样的想法。
1年过年后,大家纷纷提离职,准备去帝都呼吸新鲜的雾霾。
记得是11年十一过后入职的,当天一起入职了四名同事,我什么要强调这个呢,因为这四个同事到现在为止,都成了我职场后关系最好的四个好基友,其中有一个女孩,但我们仍然这样认为。
Jerry、波仔和鸽子,我们四个各有特点,Jerry就是那种极客精神,喜欢各种硬件、软件,做了好几个网站,创业几次,目前创业中;
波仔,天生搞笑天王,唱歌天王,在生活中带来无限的乐趣,跟他在一起永远是欢笑不断;
鸽子,是女汉子或者是逍遥者,天生喜欢流浪、喝酒,拉萨、云南、日本、台湾、英国各处流浪,永远给人一种激情满满的感觉。
我们甚至创建了自己的户外组织Flyever,有自己的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白癜风治疗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