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
性格测试

您现在的位置: 性格测试_性格测试题目 > 性格测试规则 > 网易云色彩性格测试真的有心理学依据吗

网易云色彩性格测试真的有心理学依据吗

发布时间:2022-5-1 21:24:55   点击数:
黑龙江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7.html

心理中心

关心你的小??

昨天网易云音乐

在首页推出了一个“性格主导色”的测试

朋友圈便被这些测试结果图给刷了屏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你的朋友圈有被这些图刷屏吗)

虽然只是个小游戏

但却还是能看到一些真的相信测试结果的人

无聊的小编严谨的小编便去查阅了相关资料

试图寻找这个色彩测试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果不其然

有趣的外壳下

却只有营销的套路而没有任何科学的原理

PARTONE

beautifulday

据该测试的封面和结果图里说明,该测试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TomMaddron所著《最准确的性格色彩测量工具》得出的结论,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本网易云唯一标注出来的权威性参考书籍是怎样的。

网易云唯一标注出来的

权威性参考书籍

首先,这本书的名字不叫《最准确的性格色彩测量工具》,这个说法原本是在中文译本上由出版商为了宣传而加在封面上的后缀,而且网易云色彩测试引用的时候去掉了“美国”两个字(不知是刻意去掉的还是不小心的,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原书的名字叫《Livingyourcolors:practicalwisdomforlife,love,workandplay》,中文译名为《找到你的颜色,发现你的性格》,书里更没有提到准不准的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自然是因为这个题目能给视众最可信的感觉,“你看,这不是我说的最准确,这是书说的最准确”。而提到作者时却用的英文原名,估计也是为了增加这种高级感。

(书籍英文原版封面没有“最准确测试”等字眼)

(原书的英文名被做成了右上角的图标)

以及,关于原书作者“美国心理学家”的这个高帽子也戴得并不准确,心理学家是只有在心理学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才能拥有的称号,而原书作者的身份是注册临床社会工作师,其实就是心理学专业的社工,从事心理咨询类的培训、辅导工作,是不能称之为心理学家的。作者自己也在书中说了,里面的理论依据是来自很早以前“体液说”(这是一个已经在心理科学界过气了的理念),加上他自己的经验所汇得,书中也并没有提供关于该测试的信度效度(心理测验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其科学性便也不敢恭维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原文的内容,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网易云的色彩测试中的题目、结论、测试方法都与原文的截然不同。

原书里的测试每道题都是固定的4个选项,题目是让测试者对4个选项里所提到的形容词进行符合程度排序,且这些形容词并不是花里胡哨的,而是都是对相似的性格特质进行描述的词,比如选项c“冷静的、聪明的、独立的”,d选项“感性的、富有同情心的、善良的”,如果你觉得c最符合你,d最不符合你,你便要给c选项4分,给d选项1分,另外两个选项也依此给分。最后计算出a、b、c、d四个选项分别的得分,这四个选项便是对应四类颜色的,哪一个选项得分高就说明哪一个颜色对你的性格占主导。

(原测试的题目)

而在结论部分,原书里也并没有给一个综合性的、笼统的描述,而是用表格的形式将性格划分出的很多维度对应每种颜色给予关键词(见图)。书的后面部分运用了很大的篇幅给读者展示每类颜色在具体场景中的表现和观念是如何、作为养育者和被养育者又是怎么表现的等等。

(原测试的结果图)

虽然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原书的理念也并无多少科学依据,且其中也涉及出现了巴纳姆效应的描述(巴纳姆效应: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且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便内容空洞,但其实这些描述适用于所有人),但至少整本书对性格结论的得出是具有逻辑的(虽然比较简单粗暴):测试者自己选择最符合自己的特质、根据每个选项的特质归纳出一类人、按照这些特质给这类人预测其需求、生活风格等,四种选项对应四种颜色,从题目计分的角度说逻辑是可行的。

而网易云的该测试,说是引用了这本书得出了结论,却在得出结论的这条逻辑上与原书完全不同。原书可以找到作者得出结论的逻辑,而网易云的测试却找不到逻辑(2至3个选项却对应很多结果)。且原文只有四种颜色,对应“体液说”里的四类体液,而网易云测试还自创出了银色、粉色等颜色。给人一种“说是引用其实只引用了书名”的感觉,像不像你写论文时附加参考文献的样子。

同时,网易云的测试结果还极不稳定,身边不止一个朋友在做了相同选项或变化了一个选项后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个所谓的主导色彩测试完全不是一个合格的心理测试。

PARTTWO

beautifulday

其实每年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为了做营销而鼓吹心理测试,而其内核其实都是不符合心理测试的标准的,甚至都远低于及格线,就像我们之前的文章分析的那样(点击查看《致那些年忽悠过我们的心理测试》)。有趣的是,这些测试之所以能吸引到一批又一批的人、成功做到营销,又是因为其满足了大众的好奇、虚荣的心理,甚至是运用到了具体的心理效应(比如之前提到的巴纳姆效应),真不知该说策划人是心理学没学好还是心理学学得太好。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站在人上人的高度去贬低测试者们,因为大家都知道随着这种性格测试烂大街的宣传,也越来越少的人会去信这些。然而心理测试的财富密码却一直被利用着,火爆程度不减,原因是现在人们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去做的这些测试,大多数人去点击它们是出于社交目的(大家都在做,那我也做做吧)。营销人员也不需要人们是出于什么目的去做这个测试、相信还是不相信,只要热度被带起来,便是成功的营销,如此一来,只会让劣质的心理测试愈发泛滥。

DEAR

这些无心的“图一乐”

是我们被大众潮流所带动出的行为,

其影响可小可大,

小到浪费你一些时间,

大到让真正的心理测试的公众信任度

却因此变得越来越低。

因此,

如果你对这些测试本就没有兴趣,

请不要再扩大它的热度,

让以心理学为壳子的营销就此散去吧。

-END-

文   案丨蔡李雪

排   版丨祝 莹

审   核丨喻 赛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精彩

MakeEveryLifeWonderful

华中师大心理中心

心理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oliodemarte1850.com/xggz/1382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