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老师您好。
我是西南财大的学生,有幸在四月份听过陈欣老师的《知己知彼》,收获很多。老师最后推荐了一些性格测试,对于这类的测试,其实我一直有所困惑。
我们有原本的自我,也有理想中的自我。为了离理想中的自我越来越近,我们会以理想中的自我来要求现实中的自我,比如说遇到某些问题我应该怎么怎么做。
久而久之,其实我们对现实中原本的自我有些模糊了,不知道遇到某些问题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到底是什么。
而这些性格测试,都是描述一些具体场景,让我们选择在这些场景下自己的反应。所以在很多场景下我们就会发生误选,从而导致结果可能不那么准确。
像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A:同学你好。
任何一个测评,尤其是心理测评这种在线问卷的形式,它的信效度更多的是通过它的问卷的设计以及问法来决定的。
还有就是根据得分的计算来考虑,确保对一个人有正确客观的反馈。
就像照镜子一样,不大可能所有面都会照到,因为每个问卷都是一套题目,它问的是一个维度。
比如,从我们TTI(Trimetrix)测评工具来看:
第一,它是通过多纬度去看一个人,它本身相互之间就是有印证的;
第二,它问题的方式,可以看到,都是以排序题来问的,而且问题非常简单。用词越简单,不会让答题的人产生误解,误选的可能性越小,而且不容易猜题。
所以,我们尽量避免用打分的形式来做出一套测评题。
如果答题的人无法辨别哪些词好或者不好,哪些词都是比较中立的。我们会建议答题人在一个安静的,没有人打扰的环境下一次性地完成这套题目。
职慧志愿者丨FloraXu
如果你也有困惑,想得到解答
请戳“阅读原文”,会有
企业志愿者答复你哦~
您可能还想看
自己的实习经历与求职方向不符怎么办?
为何名校背景的童鞋职场后劲不足?
别做手机的奴隶
藏在实习生招聘里的“行业公式”:AI如何解决“中国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