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即将大学毕业,一直在海投简历,期待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前不久参加了某大厂的面试,第一轮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群面,面对同组人员不同的主张,表弟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妥协,导致全组最终没有完成面试任务,惨遭淘汰。表弟懊恼之余忍不住跟我吐槽,不是说要有自己主张,不人云亦云吗?我的整体表现挺好的,口才又好,说的有理有据,怎么就被淘汰了?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一种从众多应聘者中快速、全面选拔出合适候选人的面试方法,常用于企业的校园招聘、企事业单位人才招聘以及选拔晋升中。
对于应聘者来说,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所有面试中比较难的一种,对于应聘者的能力考察最为全面。
作为即将进入职场和已经在职场奋斗的我们,去参加企业面试或者晋升选拔的时候,被面试官或者考察人员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围坐在一起,就某一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并要求在指定时间内给出结论。
当出现这种类似于辩论赛的面试安排时,就是企业运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方式来对我们进行考察。
作为应聘者来说,应该怎么应对比较好呢?
面对“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应聘者常犯的错误
错误一:只顾自己表现,忽视小组任务。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过程就是把应聘者按人数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给出的题目进行自由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要求,得出小组的统一意见。
从整个过程中摘出关键词[通过讨论,得出小组统一意见],是面试官对每位应聘者所在的小组,提出的考察要求。
就像我表弟,虽然觉得自己发挥的挺好,展示出有主见、口才好、辩论有理有据的能力,但是由于不妥协,导致本组任务没有完成,导致全组被淘汰。
小结:采用“只顾自己表现,忽视小组任务”的方式,只能证明: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春色香满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错误二:本来可以靠擅长的能力吃饭,却偏偏要拼短板的能力。
无领导小组讨论实际上就是衡量应聘者个人能力与企业岗位所要求能力之间差距的尺子。
不同的岗位要求的能力是不同的,就好比普通销售岗位和销售管理岗位,虽然销售两个字都相同。
但是普通岗位更注重考查沟通交流能力,快速取得客户信任能力,对客户要求的响应能力以及面对客户问题的解决能力等,总之所有的能力考查都是为了能够实现快速销售,为企业获得利润这一岗位要求而服务。
销售管理岗位更注重考查对团队的领导能力,团队人员的培养能力,帮助团队提升销售能力以及遇到严重问题导致客户可能流失的危机处理能力等,总之所有的能力考查都是为了打造更强,更有战斗力的销售队伍,维护保留好现有大客户,开发新客户,为企业持续获得利润以及获得更多利润这一岗位要求而服务。
就像我同事小王,技术过硬,擅长解决技术问题,但是其他部门遇到研发的问题,都愿意找同是研发岗位的小李来对接工作,这就从侧面反映出,小王的沟通交流能力不如小李,对于这样的人,如果走技术晋升路线,盘点他解决了哪些技术问题,现在学习哪些技术知识,以后还能解决什么样更难或者范围更广的技术问题,这样得到晋升的机会就很大。可小王只想着走管理晋升,想当领导,而忽视了管理岗位对能力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能力本身,更重要的是同其他部门开展协作的跨部门沟通能力等,这些却是小王的短板,小王把自己放错了赛道,最后想当领导的晋升失败也是必然。
小结:采用“本来可以靠擅长的能力吃饭,却偏偏要拼短板的能力”的方式,只能证明:放错赛道,扬短避长,人才最终变庸才。
“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真正想考察的是什么?
用一句话概括,无领导小组讨论真正考察的是:[企业从岗位提炼出的胜任素质能力]与[应聘者个人具有的冰山模型水下部分]是不是相匹配。
胜任素质能力和个人的冰山模型概念,都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在年提出。
他认为胜任素质能力是在某一项工作或者职位中,能够将取得卓越成绩的人与表现平平的人区分出来的一种个人潜在特征。
而个人潜在特征就是冰山模型,对于知识、技能这些可以通过取得的学历和资格证书等外在衡量的,被定义为个人冰山模型水面上的部分,但是即使是同学校同专业毕业的人,在工作岗位上也会出现有人表现好,有人表现不好的情形,因此他将个人的个性特征、动机、价值观、心智模式等这些内在的,不容易考察的方面定义为个人冰山模型水面下的部分,用冰山模型形象的展示出个人胜任力的外显和内隐部分。
他得出应该通过胜任素质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冰山模型水面上的学历、智力去预测个人的职业成功。
无领导小组讨论就是用来衡量[企业从岗位提炼出的胜任素质能力]与[应聘者个人具有的冰山模型水下部分]之间差距的一把尺子。
无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双重博弈模式对应聘者进行考察:
1)一票否决的第一重博弈模式——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面对激烈竞争的环境,每个企业都明白再也不是崇尚个人主义和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必须依靠整个团队的力量。
因此无领导小组讨论,通过一票否决的第一重博弈模式,将“坚持一个人走,而不跟大家一起走”以及“面对坚持要一个人走,大家都无能为力”的人淘汰出局。
就像我表弟,自己坚持不妥协,就属于“坚持一个人走,而不跟大家一起走”,肯定在被淘汰的名单上。但是面对表弟的行为,同一个小组的人没有人及时提醒我们是一个团队,要少数服从多数,或者提醒了但是没有强有力的号召和小组的团队归属感,导致表弟没有放弃自己主张,服从团队,同一个小组的人就属于“面对坚持要一个人走,大家都无能为力”,没有人有能力把走偏的人拉回来,那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想而知,在被淘汰的名单上也不意外了。
2)个人竞争展示的第二重博弈模式——同场竞技,优中选优。
在短时间内成团队共识的小组,将进行个人竞争展示的第二重博弈模式。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一个团队内部存在六种角色:领导者、计时者、记录者、思考者、总结者、支持者。每位成员基于对自己的定位,争夺不同的角色来展示自己能力。
就像我同事小王,明明适合非领导者的角色,却偏要在面试过程中,竞争领导者这一角色,导致自身的短板暴露无遗,落选也不意外。
应聘者应该怎么应对才比较好?
1)从一票否决的第一重博弈模式来应对——要有团队精神,以大局为重。
对于个人来说,人的身体就是一部精密的机器,团队精神就好比人身体的每个部位,在大脑这个指挥官的统一号令下,一起合作去完成一个动作。
对于公司来说,团队精神是公司内的每个人,按照公司的统一要求,各司其职、各就各位、通力合作,去完成公司的指令要求。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的过程中,临时组建的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团队破冰热身、成员观点释放,大家求同存异,结论完善输出”四个阶段,形成团队共识并输出观点,来完成小组任务。
所以在成员[观点释放]阶段,大家需要头脑激荡,畅所欲言,但是到[大家求同存异]阶段,就需要有人做出妥协和让步,可能有人会觉得,为什么是我做出妥协?我一旦妥协是不是证明我是失败的?
在这个阶段,面试官会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