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产品经理,沟通是一项必备的基础技能,因为你不仅需要与业务人员、测试人员、运营人员、研发人员、设计师等人沟通,你还不想要与老板或者领导沟通。
本人曾经与一些做产品的朋友同事聊过,偶尔会问到一个问题: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最关键的一项技能,你觉得是什么?”、
大部分人不假思索的都会答到是“沟通”。沟通能力且不说是不是最关键,但绝对是成为一名合格产品经理的基础技能。作为一名产品负责人,频繁与之沟通的对象如下:
有人说产品经理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就好比胶水,把人粘在一起,把各项资源粘在一起。那要保证团队的凝聚力,自然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但不同的沟通对象,沟通方式自然也不同。
老板/领导
与公司的老板/领导沟通,往往沟通的内容大都是产品战略层面问题,以及老板对于行业、市场、人性、商机等方方面面的洞察。那老板与我沟通的目标,自然是为了让我了解他的想法,从而完善一个可执行方案。所以,完成方案即是我与老板的共同目标,与老板的沟通更多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具体如何落地方案,不是本文的重点,在此只介绍一些沟通的关键点:
1.在接受老板的想法时,遇到不靠谱的创意,不要急于否认。先接受这个创意,随后提出自己的疑惑、顾虑。互联网产品的优势就是快速迭代,反复试错,一切要等产品上线后看效果,不要妄下定论。
2.要善于填补老板的思维空缺。公司老板都是比较忙碌的,作为产品负责人要抓住老板想法的关键点,随后更完善、更系统的思考。将老板考虑不到(没时间考虑的)整理好,并且提炼,能用图表的尽量用图表汇报,言简意赅。一个产品、一个项目、一个功能的完成时间,在老板心里,向来都是以上线的时间为标准的,方案能够及早的确认通过,这将会为后续设计、研发、测试、上线等赢的更多时间。
3.要掌控沟通(汇报)的节奏。主动沟通往往要比被动沟通效果要好,在组织会议沟通之前,尽可能与参会其他人员(运营人员、业务人员)私下建立沟通,并将需要确定问题一并梳理,随后组织会议沟通(汇报),切记,不要让老板追着自己要进度。
业务人员
隔行如隔山,本人之前一直从事的是互联网电商、社交行业,随后进入了现在这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初入公司可谓对业务并不了解,而刚入职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做公司进件系统、风控审核系统、贷后管理系统等。
记得第一次与业务人员开会,对一些专业名词“T+0”、“三证合一”、“详版征信”、“简版征信”、“仲裁”等等完全没有概念。与业务人员的沟通,我感觉自己像个记者,不停的采访各个业务人员,了解他们的需求,挖掘他们的痛点。随着对业务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功能的不断完善,与业务人员间的沟通问题越来越多了。
不同业务人员的需求点是有矛盾的,例如:
进件人员(销售):尽可能少的提交进件资料,从而让第一步变得高效。
风控审核人员:尽可能全的让进件人员收集资料,从而保证审核期间资料完善。
不仅不同业务人员的需求是矛盾的,系统在流程设计上也有矛盾的地方,比如流程设计的严谨则必然不够灵活高效,管理层更希望流程严谨,而执行人员则更希望灵活,这样更贴合实际。以上种种问题,造成了与业务人员沟通极不顺畅。随后,我重新梳理了下各自的目标:
进件人员(销售)目标:报件方便,快速的得到风控审核结果,拿到销售提成,完成销售业绩。
风控审核人员目标:审核效率高,避免错审、漏审引起绩效扣分。系统目标:提升协同工作效率,业务数据积累。
有了共同目标,随后的沟通中,我更加能够站在各业务人员的角度去看问题,同时原本沟通的话术也变了,一些产品层面的专业词汇很少用了,更多的是用他们能听懂的简单表达。原本他们不懂也不愿意多问,到现在每次都有好多问题需要同他们解答。
由于业务复杂,我不可能让每个业务人员都能了解系统每个环节的设计细节,但是可以找到不同业务人员的目标,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去解决他们的痛点,从而达到整个设计系统的平衡。
运营人员
与运营人员的沟通,往往是和产品营销结合的需求沟通。运营大部分的需求无非围绕于拉新、促活、提升品牌知名度等。运营人员的目标很明确且一致,也有人说产品即运营,所以按理说与运营人员的沟通应该是最没有障碍可言的,但本人觉得与运营人员沟通是最困难的。
运营人员最频繁的需求应该是专题活动了,尤其是活动密集期。专题页的转化率无疑是运营人员最最核心的目标,但是我发现许多活动策划人员作出的方案完全没有一个预期,导致活动结束后查看运营数据,都不太好衡量此次活动是否算的上成功,同时也没有总结复盘的时间,因为下一个活动方案已经要提交确认了。
同时一些活动策划人员,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