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
性格测试

您现在的位置: 性格测试_性格测试题目 > 性格测试简介 > 妈妈太强势,孩子问题多附性格类型自测

妈妈太强势,孩子问题多附性格类型自测

发布时间:2016-12-16 10:56:10   点击数:

导读:在育儿的过程中,妈妈的角色对孩子的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诸多例子已证明妈妈的行为、言语和气质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及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妈妈温柔、耐心,讲理,孩子也会承袭这些优点,而如果妈妈脾气暴躁、严厉、强势,孩子性格会变得懦弱,对人生的态度也会比较消极。所以,怎么做妈妈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在实践中要不断地总结和自省。

1儿子越懦弱,女儿显霸道

强势女人不等于女强人。我们所说的强势,更多指的是性格上而不是事业上。很多女强人工作中是“铁娘子”,回家就变“小娘子”,反倒婚姻很幸福。

相反,有些女人事业未必做得很大,但脾气很大,气势很大,特别喜欢在家里说一不二,我们把这种在家里喜欢做“女王”的妻子称之为“强势女人”。

曾经一本书《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中专门用一章论述过,女人越强势,丈夫会很有压力、夫妻不和谐、甚至丈夫有外遇的几率高,因为丈夫在你这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只好到外面的女人那寻找安慰。

  

近些年,我们只要看情感节目大家就能发现,家庭里女人过于强势,不仅老公受到压制,对儿子的成长也非常不利,甚至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女人越强势,培养出的儿子不仅不会像她一样坚强,反倒越懦弱。

  

一个健康的家庭父亲的角色举足轻重,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我们常说丈夫、父亲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仅仅是指男人负担这个家的经济,而是在家庭起主导作用,否则,父亲缺失或者父亲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这就跟儿子、女儿的心态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后果。

  

心理咨询发现,一般来讲,当父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从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这个角度来看,女儿就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女儿也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很多家庭中,关系紧张的母女往往就是性格相同的母女,那就是厉害的母亲一定有个厉害的女儿;脾气暴躁的母亲,一定会把脾气暴躁的毛病遗传给自己的女儿,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当女儿反抗母亲的专制时,女儿也在偷偷地继承母亲的这种专制,并会顺理成章地带到她将来跟她女儿的关系中。

  

如果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女儿总是看到母亲对父亲存在太多愤怒的情绪,女儿长大后,也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情绪转移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总是莫名其妙的对男友或者老公生气。

  

中国有句老话,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说的就是这种父母认同心理,暴虐的父亲必然有个暴虐的儿子,爱唠叨的母亲必然会培养出爱唠叨的女儿,我们总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充当儿女的榜样,塑造着儿女的性格,并影响着儿女的心理成长。

  

强势母亲指的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家庭和孩子的母亲。

  强势母亲四大悲情特质:

  ①自以为是

  ②颐指气使

  ③指手划脚

  ④吹毛求疵

  强势母亲四大惯常行为:

  ①必须要听母亲的,凡事母亲说了算。

  ②严密监视小孩的一举一动,对其行踪和行为了如指掌。

  ③小孩的一切活动得向她汇报,必要时行为前还需得到许可。

  ④对小孩的生活盲目指点,横加干涉,无端操纵其公、私生活。

  强势母亲三大心理溯源:

  ①外强中干,没有安全感,不独立,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地被外界事物证明。

  ②强烈占有欲,恋女情结,将所有的感情重负压在女儿身上。

  ③从小到大,以自我为中心控制与操纵成为习惯性行为。

2约束让孩子失去自信

孩子情绪不稳定,没有主见,事事都过分依赖父母,这是什么原因?过分严厉的管教方式,容易抹去孩子的个性。

  

妈妈对孩子的管教,不同于对工作,对上司及下属。否则,会为孩子的性格塑造带来不良影响。

  

专家分析说,现在社会有种妈妈,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强硬干练,事业是很成功,因此,她们苛求孩子做最好,旦孩子没有做好,就可能就遭母亲责骂,这种“强势”情绪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正常发育。

  

很多母亲把培养子女当成自实现途径,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养成名优秀人才,她们常把自己价值依附于其子女身,子女成功是她们成功,子女失败是她们失败。

  

所以,很多妈妈不得不把这种压力转移其子女身上,把自己意志无形地强加给孩子,而孩子则在这种种约束中变得自卑。过分苛求造成年幼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压力增,这个时候孩子就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在强悍的母亲面前,女儿选择无条件认同,那儿子呢,则会出现另一种情形,那就是无条件逃避。

  

对此,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个精彩的论断,“假如母亲较富于权威性,整天对着家里其他的人唠叨,女孩子们可能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则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

  

因为,当母亲总是指责、批评丈夫时,其实是在指责、批评一切男性,儿子作为男性必然会跟他的父亲一样躲在无人的角落。

  

所以当一个性格过于强势的妻子喜欢嘲笑、奚落她懦弱的丈夫之时,她其实也等于把这种嘲笑和奚落同样甩给了她的儿子,所以,强悍的妻子,必有一个懦弱的儿子,她越指责她的丈夫懦弱,她的儿子也就越懦弱。

  

心理咨询发现,大凡是那种强悍的母亲,培养出的不是强悍的儿子,反倒多数是软弱甚至没出息的孩子,这样的例子历史上也比比皆是。武则天够强悍吧,夺取了李唐江山,自己称了帝,可她几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懦弱,一个比一个平庸。

3让儿子没有男子气

现在的母亲,有许多是非常能干的。在统御和支配家庭上,往往也是靠母亲的意志和领导。这样的结果,是使父权无法体现自己的领导地位,如果一家想维持相对和谐,对于母亲的意见和建议,父亲只能是“坚决拥护”,否则就是争吵或冷战。于是乎,弱势的父亲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家庭领导地位拱手相让。

  

从母亲的方面看,可能会是:

  

第一,母亲自己就没有安全感,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地被外界认可,特别是家人的认可;

  

第二,母亲发现丈夫无法成为值得信赖的人,出于不安而迫不得已行使主导权利;

  

第三,母亲认为父亲无能且愚蠢,不会提出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所以什么事情都自己决定;

  

第四,母亲从小到大自我中心感强,喜欢控制与操纵他人行为;

  

第五,母亲有强烈占有欲,将所有的感情重负压在孩子身上。

  

在这种母系家庭生活的男孩,确实是很不幸的。从心理学上讲,男孩的成长需要一个男性的高大形象。在父亲缺席的情况下,很有可能男孩会认为男性就是像父亲一样,女性就想母亲一样。孩子小时强势的母亲还显现不出问题,等到幼儿期和童年期时,由于父亲的懦弱,且无法阻止母亲对孩子的过度干涉,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问题一:男孩难于男性化

  

孩子对男性力量认识较少,会出现“父爱缺乏综合征”,缺乏阳刚之气,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发育较慢,并存在诸如焦虑、自控能力弱等情感障碍,在性格方面也会变得懦弱、胆小、孤僻、自卑等。当未来进入社会后,会出现各种不适状态,无法按自己性别角色规范行事,喜欢找强势的女人结婚,无法成为值得依赖的丈夫。

     

问题二:使孩子不尊重权威

  

父权丧失的家庭,会导致孩子不仅不能从父亲身上学到尊敬权威、明白等级,而且还会认为男性就是和父亲这样的。同时在功能不完善的家庭中,孩子面对强势的母亲,往往会本能的讨好“强者”,尤其是男孩,他们也会跟着母亲,在不知不觉中反抗父亲,不重视父亲的意见。 

  

问题三:使孩子受到过度保护

  

母亲过于强势,是其安全感不足的表现,会使其成为一个典型的保护者。害怕自己担心的问题会在孩子身上出现,只要是不利于孩子的事情,都想过滤一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避免发生。于是,母亲包办所有事情,从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要求孩子跟着她走,最终孩子就会什么都不会,完全依赖母亲,更加印证了母亲的想法。

  

问题四:给孩子过多压力

  

强势母亲往往是能力出众和是完美主义者,会把培养孩子当成自我实现的方法,苛求孩子做到最好。于是在无形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把自己的价值依附于孩子身上。不能否认,这些强势母亲付出很多,但恰恰是这些“付出”,使孩子感到压力,容易造成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成年后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问题五:让孩子难于独立

  

强势母亲不仅丈夫面前强势,也在孩子面前强势,不容许孩子说“不”。长期处于母亲的强势控制下,自然忽略孩子的特性和感受,孩子在生活中独立做决定的机会不多,一切都由强势母亲教导、指挥、安排,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放弃自己的承担,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和面对生活的能力,形成对母亲无条件的服从和依赖。

   

问题六:孩子学会消极抵抗

  

强势母亲使孩子失去自我,感觉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母亲,内心无法产生做事的动力。孩子在强权压力下,知道抗争是无用的,虽然内心在说“不要”,但也只能表示表面上的顺从,这也是孩子感觉只有靠消极抵制才能有自主权。于是,孩子面对自己不能掌控和不愿意做的事情,往往采取消极态度,磨洋工就出现了。

     

问题七:孩子难于学会社会交往

  

父母是孩子最早认识的同性和异性,和他们的友好相处,能让孩子习得长大后与同性异性朋友相处的方法,这决定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在强势母亲的管理下,这种社会性的交往变形,使孩子害怕遇到否定和拒绝,习惯于隐藏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防御模式,使其有被社会孤立的倾向,难于融入社会。

  

问题八:会导致恋母情结出现

  

强势母亲由于投入的爱越多,期待的收获也就越大,母子联结也越深,甚至还会把儿子当作“替代配偶”,作为情感依托的唯一对象。最后有可能渴望占有儿子,以至于渴望分享儿子所拥有的一切。这样使孩子难于摆脱母亲影响,获得真正的自我。这在成年后,使男孩难于认同其他的女孩,更加依赖于自己的母亲。

综上所述,母亲过于强势,或与孩子接触多的母亲,必须让孩子在自己的心目中对父亲有良好的认知和正确的印象。实际上,一个聪明的母亲,总是会给父亲机会,让孩子随时感到父亲的存在,而自己尊重丈夫,则是最好的体现父权的方法。

当然,做父亲的不能逃避责任,也要争取多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上来。最后,需要知道的是,强势的控制有时未必是强权控制孩子的思维或情绪,也可能是温柔的强势关怀或甜言蜜语的强势控制。

自测:大家来做做下面的选择题,看看自己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妈妈。

A.2岁的宝宝在公园玩耍时,因不如意而发脾气打了你,你会怎么办?

1、“不应该!”坚决制止。

2、疼爱孩子不忍心去责备。

3、“别胡来!”把他赶开。

4、“小朋友在笑你呢!”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加以制止。

5、“打妈妈很疼哟,别淘气!”语气和蔼的加以制止。

B.乘公共汽车,4岁女儿看到一位侧坐着的叔叔时说到:“妈妈你看,那位叔叔的脸很像个汉堡包!”的确,那个人黑黑的面容,头戴一定红色的贝雷帽,真象个涂了番茄酱的汉堡包,这个时候:

1、“不许这样讲话!”严厉的给予训斥。2、“真的,确实很像。”小声随声附和。

3、沉默不回答。

4、“嘘~~,听到了。”小声答复。

5、“不要议论他人。”给予提醒。

C.刚上小学的儿子(好像离我们比较远啊)忘性很大,老师提醒你“请在头天晚上检查一下孩子的书包。”。这个时候:

1、“你能不能长点儿记性!”严加申斥。

2、照老师的吩咐去做。

3、什么也不做。

4、“没忘东西吧?”每天早上提醒一下。

5、每晚按时与孩子一起收拾书包。

D.4岁的女儿很喜欢画画,有时早上幼儿园的班车来接了(或者必须要出门了),她还在不停的画着,嘴里说着“再等等,我要把它画完了!”这个时候:

1、“时间到了必须停止!”边催促边拉她走。2、不忍心打断她,之后自己送她上幼儿园。3、任其喜好,今天不去了。

4、“画好之后一定要去。”作出让步。

5、“大家都在等你呢,从幼儿园回来再接着画。”劝哄她上车。

E.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很快学会了说脏话,当孩子对你说脏话时怎么办?

1、“什么?你再说一句!”严肃地盯视她。2、认为孩子的话是天真幼稚的。

3、这种话不必在意。

4、就此与孩子一同开起玩笑。

5、“谁教你这么说的?”不安地追问。

F.你对家庭教育抱有什么样的理想(无论是施教者还是未施教者)?

1、父母应有确切的教育方针,具备积极意义的权威性。

2、对待孩子应和蔼可亲是最为重要的。3、对孩子不要着这样那样的限制与约束,应使其自由自在地发展成长。

4、作为父母应尽力尽责做好每件普通事。5、希望用自己的爱心加上双手和时间来教育孩子。

大家答题后,选一下号码,然后看看哪个数字你选的次数最多,再根据后文的描述进行自我判断。

分类为:

1、权威型

2、宽容型

3、放任型

4、从众型

5、保护型

下面是这几种类型的描述和分析:

1、权威型:抑制孩子霸气的妈妈

“权威型”妈妈与其他类型的妈妈相比,有着三大特点:1、性格坚韧果断,善于顾大局抓要点;2、作为家庭教育基本方针应该是孩子服从父母;3、家庭的环境气氛可能使母子间自然产生一种距离感。

2、宽容型:包容孩子的妈妈

宽容型的妈妈给予孩子的是包容的爱。她们在家庭教育种应与孩子划定行为界限,掌握好母子之间的相对平衡。这样,孩子的“生存能力”就会得以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3、放任型:放手孩子自然发展的妈妈

这类妈妈的性格是开朗活泼、兴趣广泛、热衷于活动。这个类型的妈妈与其他类型的妈妈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当孩子在青春期走向独立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好,几乎都会与其他类型的妈妈发生抵触或造成冷漠,唯有放任型的亲子关系能较为平稳顺利地过渡到青春期独立性的关系。

4、从众型:追随潮流的妈妈

所谓的从众型就是指追随潮流。这类妈妈比较容易按照市面上流行的东西教育孩子,特别喜欢在教育问题上消费。在书中,作者特别提出“从众型就是对于社会的价值观念不加辨别随意施教于孩子。”除了极少一部分权威型外(指那些信仰坚定的权威型),“几乎所有的妈妈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从众型的倾向。”这类妈妈是一个很广泛的群体,除了少数以培养“天才”为己任的妈妈外,几乎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从众情结”。如果处理得当,这种情结是一件好事情。妈妈们需时刻提醒自己,孩子们需要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才会健康地成长。对于孩子们来说,真正需要的幸福是一同快乐玩耍的伙伴、充满生气的大自然、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妈妈慈爱的心。

5、保护型:保护孩子的母亲亚洲妈妈与西方妈妈相比,更容易成为保护型的母亲。

勿庸置疑,过度的保护将有碍于孩子的自立自强,这需要妈妈具有理智和坚强的意志。同时,随着孩子的成长,过度保护到了学龄期会转变为过度干涉。而且当妈妈同时有“权威型”倾向时,保护型妈妈就会变成爱唠叨爱责备孩子的妈妈了,这是因为妈妈承担的太多,照顾的过细。

编外话:适当放手让孩子自然发展,虽然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离不开父母的亲切关怀和严格管教的,没有严格管教的孩子将来是不可能适应社会的,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作为妈妈我们肯定会或多或少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原本不是什么坏事,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对于孩子们来说,真正需要的幸福是一同快乐玩耍的伙伴、充满生气的大自然、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妈妈慈爱的心。

我们需要保护我们的孩子,但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他们要自己生存,所以对他们的保护要适可而止,要让孩子学会独立生存并快乐地生活。

本文综合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成都欢乐亲子游

为您提供

亲子教育文章

亲子娱乐资讯

精彩的亲子活动

公益援助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需要多少钱
北京看白癜风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liodemarte1850.com/xgjj/320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