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怎样,才叫做自己?悦舍在此向大家安利2个TED演讲,希望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自己、做好自己。12性格的迷思,你究竟是谁?演讲者是一位在剑桥大学非常受欢迎的心理学教授BrianLittle;他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就是人的trait和personality-人类性格特征。他希望能给每个人“解码”:“Wetrytomakesenseofhoweachofus—eachofyou—isinsomerespectslikeallotherpeople,likesomeotherpeopleandlikenootherperson.”人的特质有五个维度-OCEANO:opentoexperience拥抱各种经历,区别于那些心态封闭的人;C:conscientiousness有意识的,区别于那些对人生缺乏意识、追求和热情的人;E:extroversion外向型,区别于内向型人(introvert);A:agreeable讨好型,区别于常与人唱反调的人;N:neurotic神经质的,区别于情绪稳定的人;这五个维度对我们的人生走向影响很大。比如,通过O和C维度(开放型和有意识的)能很大程度上推断一个人是否拥有成功的人生:开放型的人通过大胆获取成功,有意识的人通过自制力获得成功。而外向性和讨好性都有助于与人和谐相处。五个维度以外,还有三大天性生物天性(biological)社会天性(social)特质-决定你的独特性的东西(idiosyncrasy)比如,外向型人与内向型人的交流方式是不同的:外向型倾向于在社交活动中有更多亲密的行为,喜欢黑白分明、具体、简单的语言;内向型则倾向于复杂、视情况而定的,模棱两可的语言。虽然对人的特质有了很多分析,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就被这些"性格类型"给定义了呢?-Arehumanbeingsjustagroupoftraits?不,显然不是。是什么让我们真正的与众不同?有时候,当我们生命中核心关切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会一些非同寻常的行为,此时,我们显示出来的特性,就是自己的自由特性-FreeTraits;自由特性,这是一个人真正重要的东西。所以,真正要了解一个人,不要仅仅问“你是什么性格类型?”而是要盯着他的眼睛,轻轻地问他,“你生命中核心的东西是什么?”看完这个演讲,我们会对怎么看待自己的特质有更多的了解,但也会想到一个问题:我的身体,我的性格,我的行为,这一切的集合,是不是就是我本身?12真实的自己存在吗?演讲者是JulianBaggini,《哲学家杂志》(ThePhilosophers’Magazine)的创始人。他的演讲主题是:Istherearealyou?Istherearealyou?每一个人,都具备一个核心,一种本质;存在一些能够定义你的东西,使你成为你自己,而且它还是不变的。因此,我们会对星座、性格测试等产生痴迷。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哪些核心人格,以此来强化对自己独一无二的自我认知。但JulianBaggini对这种认知持怀疑态度。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会积累不同的经历,于是我们有了记忆,而记忆又帮助我们塑造了自己。我们有欲望、有信仰、有知识、还有直觉等。你觉得是这样的一些因素构成了这样的你。但事实上,自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序集合。比如,以瀑布举例,瀑布是在永远变化的,那些水总是冲蚀出新的路径,随着潮汐和天气的变化,有的干涸了,有的刚刚形成。瀑布中流淌着的水,每一刻都不同,但你不能说这个瀑布就是假象(illusion),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拥有过往一切的事物,是某些东西的集合,就像我们在认识自己一样。我们在创造真实的自己如果我们非认为自己有什么固定的永恒的特质,无论怎样都终其一生存在着,那么在某种意义上说,你已经被套住了。但是,如果你换种方式,认为自己不是这样一种事物,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处于变化的过程。真实的自己,并不是等着你去发现的什么东西,也不是在灵魂中寻找那个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在创造真实的自己。我们无须寻找真实的自己,也许这是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即使存在真实的自己,也是需要我们一边发掘,一边创造的-真实的自我是一个需要不断发掘的过程!把“真实自我”的性质看成一种流动的,变化的,不断更新的,可塑的东西。真实的自己就像流水而非玉石。我们在成长中变化,改变并形成自己,再改变再变化再更新自己。真实的自己也是时时变化的;而不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是给自己定型,不是有一个真实的自己然后要去发现它。最后送上功夫之王李小龙的一段名言。虽然BeYourself是一句不太容易理解的话,对“自我”的定义也存在很多说法,但是最终,我们还是要成为自己。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哪治的好
最火的TED心理学演讲性格的迷思,值得为
发布时间:2017-3-26 18:50:00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