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
倪家豪
“
请简单回顾一下比赛过程吧?
比赛分为笔试,复赛,还有决赛。一开始其实只是想参与一下这个和华为有关的比赛,所以就报名了。笔试首先是逻辑题,就是一些常见的题目,门萨测试和网申都经常会碰到的题型,不是很复杂。不过笔试里除了逻辑题外,还考了很多税法和会计的内容。由于我是学英语的,其实理应在这两个方面比较薄弱。我对税法了解不是很多,不过幸好这学期自己选了经管院的税法,而会计是我第二专业,因此过了初赛笔试。
复赛是结构化面试,就是会有面试官针对你的简历和现场问一些问题。在按顺序回答完后,面试官又问我觉得本小组中谁能够进入到复赛。可能参与了较多的面试,不是很紧张,发挥也还可以,我就大胆自信的说觉得自己有能力能通过,之后有幸得到了前辈们的认可,就通过了。
通过复赛的同学们会进行分组,参与决赛的案例分析。主办方给了每组72小时的时间,虽然看似只有一个案例,但是考虑到大量的实际数据需要自己去搜集,还有平时紧密的课程安排,我依然记得那周还有好几个ddl,还是蛮紧张的。不过好在我的伙伴们都十分靠谱,大家都挤出时间来共同努力,我们组独特的视角和大局观最后也得到了评委的认可与赞扬,这就够了。
“
比赛时,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瞬间?
印象最深刻的,是华为的叔叔吧,因为赛前最后关头在咖啡厅准备的时候,他有好一会儿就在落地窗外面,当时就觉得这叔叔气场不一样。不过认真的讲,还是对参赛选手们的介绍印象深刻,感觉大家都还蛮优秀的,从侧面证明了比赛的含金量。还记得好多其他组的同学都有一口辩论腔,分析都十分犀利。不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第一组,他们其实非常不容易。因为大家本来都是三个人一组的嘛,但是他们有一个组员因为特殊情况不能来现场做最后的展示了,所以剩下的组员非常有担当地接过了财务分析的角色,这其实是很值得钦佩的,因为这其实很有难度。
“
你认为比赛中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最值得反思的,就是还是要学好功课吧。不管是做案例还是后面的个人回答环节,最根本的能力还是源自于对相应的知识的掌握,比如答题环节有一些类cpa的考题,我目前学的还不够多,又比如在案例分析中,大家都对风险的应对缺乏全面的考虑。所以这一点其实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
你是如何准备比赛的呢?
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和我的两个小伙伴一起准备的。其实准备的时候会有很多问题,大家想法也经常会相左,比如交材料的最后一小时我们还对自己的算法有不同的意见。不过我们组的性格还比较搭,批判性与包容结合,而且尽量把一切状况,从具体分析到临场意外都会有考虑,这样就蛮好的。我们组比较特别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切入点与其他组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缺乏现成的商业案例去套用,只能部分借鉴相关模式。比如计算装修成本,不像其他组,我们必须查找各种园林装修论文的资料,现学现用。我们也不忘记把财务分析作为重要的工具,对每一个数据的取得都花了很多功夫。可能正是因为做了这么多,才能得到评委的赞扬吧。
“
参加完比赛后有什么收获和感悟呢?
这次比赛收获很多啊,认识了蛮多同学,坚定了要好好学习的信念(虽然在黑五面前溃败了),更主要的,作为一个英专的学生,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在财会专业上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另外,这个比赛还提供了与华为接触的机会,包括对华为财经武汉校园俱乐部的了解,而我在赛后也加入了这个组织。最后,还记得华为的叔叔说的,要有战略思维,其实这不光限于企业财务,就我自己个人的规划也应如此,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