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有两个:一是阅读对我人生的改变和影响;二是我如何找到性格特点与工作经验相结合的工作。
一、阅读对我人生的改变和影响:
年,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一直很好奇奇自己的性格是怎么从外向变为内向,从开朗变得自卑的;直到有天在书店看到一本书,叫《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作者丹尼斯·库恩(DennisCoon),年已经出了第13版,豆瓣评分8.8。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心理学科普读物,它谈论的主题几乎涵盖了我所有的疑惑,比如遗传和环境因素,哪一个对人的影响更大?什么是智力?人的一生,会经历哪些心理发展阶段?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什么是情绪?让我很惊讶的是,这些主题,他们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探讨;更有意思的是,同一个主题,会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理论。
我非常喜欢那本书,于是联系了它的译者,中科院心理所的一位老师。很幸运我联系上了,最后决定辞职考这位老师的研究生,研究方向也正是我感兴趣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不幸的是,最后我没有通过复试,老师只招2个学生,我只考了第4名。但那一年学习的心理学常识,在后来的生活中受益颇多。这种受益就像是预先观看了一个旅程的地图,了解了在什么地方可能会遇到什么事物,当真的动身去旅行时,遇到这些事物后就不会感到恐慌;如果旅途中不小心走错了路,也会及时意识到和调整回来。这有点类似于《少有人走的路III》中提到的“心灵地图”。
年,我在书店看到一本书,是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一遍看时,我是在书店里站着一口气看完的。印象最深刻的章节是《推迟满足感》(电子版的第一版中有,第三版没有),和《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也就是后来网上疯传的《请放下你的无效社交》)。看这本书之前,我相当的浮躁,表现为:即使是喜欢的书,我也只看一遍;频繁的辞职、再找工作、再辞职。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喜欢的书开始尝试读第二遍,辞职的频率也显著降低了;我甚至开始学着培养耐心。到现在,我的耐心已经大有进步了。比如今天我的分享文稿,就前后修改了六次。我给《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做过几万字的读书笔记,也在公司里做过一个小型的分享。现在我把这本书当新华字典一样的工具书来用。在迷茫疑惑时,就找老师的书和博客看一看。这本书我大概要学习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