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交易不分析的原因。
人们通常认为良好的分析是成功交易的前提,古人亦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是经过多次被市场蹂躏之后,有时候不得不发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叹。
痛定思痛,我认为分析结果经常与交易结果相去甚远的原因,既不在于分析,也不在于交易,而是在于市场的无规律性,或者称为随机漫步性。
分析是一个主观行为,面对同样的走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同一个分析师面对同一种走势都可能会产生多种推演,所以不同分析师的观点大相径庭应该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人们普遍认为外汇交易是“零和游戏”,我们现在试想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当全球的分析师突然间观点都趋于一致的时候,当我们下单却寻不到买家的时候,盈利从何而来。
因此,正是这种对未来走势判断的差异性才是外汇市场波涛汹涌的动力,分析师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多的把潜在可能性罗列出来。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波浪理论总是“千人千浪”,“一形多解”的原因。
总之,分析是一种主观行为,分析就是预测趋势。交易却是一种客观行为,交易要求我们跟随趋势。交易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走势的唯一性上。可以这么说,分析师提出的都是种种假说,事实没有发生之前,谁都无法推翻其合理性。
可惜事实只有一个,交易员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从种种假说当中找到那个最接近事实的分析,然后将其执行。
投机行业有句名言叫做“市场总是对的”,所以交易员应该是客观引导主观,而不是主观指引客观,这就是所谓的跟随趋势,而不预测趋势。人们常说没有观点的交易员才是成功的交易员,这也是亚当理论所倡导的。
如果我们把市场的走势看作一条河流,试问一根树枝和一片树叶哪个漂得更远?我想答案可能是树叶,因为树叶就像无根的浮萍,总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而树枝棱角过于分明,所以更容易被大势所淘汰。
我们头脑中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就像是河流中的树枝,你的分析越周密,自信心越强,但如果方向有误,其结果很可能是南辕北辙,纵然你的马跑得再快,又能怎样?
除了上述原因外,我在《混沌理论之体会》一文中也曾对交易为什么不能分析作过解释,现将其摘录如下:
相同的原动力却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是所有混沌系统的基本特征。当原因与结果间的关系不确定时,便产生非线性现象。我们来看混沌理论中“非线性系统的非因果性”原则在金融市场中的体现。
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比如一张白纸上有A、B两点,现在让你从A点向B点做连线,问你能做说少条?我认为是无数条。其实,我们预测金融市场未来走势,就像是从A点向B点做连线一样,预测结果肯定是千差万别。
也许金融市场实际走势会和其中一种预测重合,也许根本不在预测结果之内。这种预测的误差有会有多大呢?我们先把问题简化,不是根据目前的状况预测未来,而是根据目前的状况复原过去。
也就是说,已知A、B两点的具体位置,某人从A点走到B点之后,让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从B点返回A点,而且A、B两点之间没有任何参照物,我想结果一定大相径庭。
这就好比,让某人根据日线图复原1分钟图一样,二者差距可想而知。而如果要预测金融市场未来走势,这就好比我们只知道起点,根本就不知道终点在哪,却要描述其运行轨迹一样。
外汇、汇市、外币、汇率、炒汇、保证金、美元、日元、英镑、欧元、网上外汇书店由于“交易不分析”引发“读书无用论”,有一段时间我为此困惑不已。
既然市场是随机漫步的,趋势是不可预测的,那我们辛辛苦苦学习了那么多年是不是白学了?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是不是没用了?
后来,进一步理解了市场的风险性之后,我对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
金融资产包含两种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指由某种特殊因素导致的、只影响部分或个别资产损益的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由某种一般性因素引起的对市场上所有的资产的损益都产生影响的风险。
通常非系统性风险是可以分析的,我们对金融资产进行基本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降低这种风险,而且通过投资组合理论中分散投资方法也可以达到化解非系统性风险的目的。
但是,系统性风险通常难以分析,个人感觉有时候技术分析可以降低这种风险,有时候则无能为力,风险对冲似乎更为有效,但同时也降低了收益。
风险源于无知。能够预期到的损失都不是风险,真正的风险是那些预期不到的损失,决定金融资产收益的恰恰是这种难以预期的风险。
我们仔细想想,为什么债券、股票的理论收益通常低于外汇、黄金、石油、期货等金融资产,与其说前者的风险性小于后者,不如说前者的可知性大于后者。
由于债券和股票的收益更依赖于经济和公司的基本面,这些信息相对较容易获得并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显著变化,所以我们才能够对其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结果也才具备指导意义。
正因为如此,巴菲特提出了“价值投资理念”,强调对公司进行价值分析,并且长期持有。但是,这样的分析只注重了对金融市场的客体——交易对象(金融工具)的分析,而没有更多根治白癜风北京白癜风怎么办需要多少钱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