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来,心理学家都在探讨一个问题:性格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呢?实际上,性格是天生具备的特点但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这种从小保留下来的性格是天生性格而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形成的性格是后天性格。
帅帅是一个活泼的男孩子,总是精力充沛,但是他妈妈总是希望他能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房里看书,所以经常把他关在书房里不让出门。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不仅帅帅的学习成绩没有得到提高,整个人也变得萎靡不振,天天无精打采的。
了解自己的性格是认识真正自我的过程,了解自己的性格就像在思考自己是属于什么样的“树”,也可以说是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的过程。每个人都想实现自我的机制,但是想要成为人生的主人,就必须了解自己天生的性格。不过性格的培养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需要根据天生的性格进行培养,与其说这是一个培养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让天生的性格更加健全的过程。而为这一过程奠定基础的就是父母提供的成长环境,父母对孩子的任何期望都应该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天性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接纳他人,并使自己的努力更加有效率。让孩子按照天性去成长,孩子会更容易成才。
有这样一个家庭,在外人看来,孩子非常优秀,这个孩子从来没有上过任何的课外辅导班就考上了重点中学,按理说应该是家里的骄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家的爸爸和儿子总是冲突不断,有时候爸爸气急了甚至会动手打儿子,而最近两人的矛盾达到了顶峰,儿子再也不肯跟爸爸说话了。
后来妈妈拖着这对父子来到一位心理医生面前进行心理治疗。心理医生为父子俩分别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爸爸是性格豁达开放,很善于解决现实问题并且手段高明的性格类型;儿子则属于内向型的性格,直觉出众,但是不爱说话,虽然解决现实问题的手段比较弱,但是思维敏捷严密,这种孩子最擅长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父子俩闹矛盾的根源是爸爸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成为一个现实、务实的人。但是他没有注意到儿子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孩子绝对不能出手打他,因为家庭对他逼迫越厉害,他就会反抗越厉害,这样父子之间的感情也就越来越远了。
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如果父母不考虑孩子的真正需要,一意孤行地采取单方面的行为,这样最终会毁掉孩子。只有父母首先认可了孩子天生的性格,并且按照孩子的性格来设计未来,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幸福,才会更容易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