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
性格测试

您现在的位置: 性格测试_性格测试题目 > 性格测试分类 > 生涯顾视高中生专业选择复合测评工具

生涯顾视高中生专业选择复合测评工具

发布时间:2017-4-3 11:11:22   点击数:

年5月29日,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在南京举办研究成果评定会。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顾雪英教授与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系王思峰教授历时三年合作研发的《高中生生涯复合量表》,以及由此研究成果转化而成的《生涯顾视.高中生专业选择复合测评工具》,获得评定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本次评定会,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儿童中心梅建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高文斌研究员,医院陈一心主任医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谭顶良教授、杨莉萍教授,组成评定专家组。

专家组评定意见认为,《高中生生涯复合测评工具》,依据生涯复合理论进行编制,结合我国当前高中生现实发展背景与需求,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提炼,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测评工具编制过程符合规范,取样合理,数据采集过程控制严格,数据分析方法得当,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达到统计学要求。该测评工具的软件版本开发,用户界面友好,数据管理可靠,可以较好地满足科研与应用需求。通过应用反馈,用户满意度较好。该测评工具可以试行推广,在应用中进一步积累不同地区的用户数据,逐步建立适用范围更广的常模标准,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支持,以促进高中生专业选择与生涯教育。

据介绍,《生涯顾视.高中生专业选择复合测评工具》测评内容涉及兴趣、能力、性格及学业自我四个方面。高中生经过约30分钟测评后,获得4项分报告,分别描述了受测者的兴趣、能力、性格、学业自我的特点及其它们各自与高校专业的契合度;1项总报告描述了四大心理特点与高校专业总的契合度。

据了解,《生涯顾视.高中生专业选择复合测评工具》应用于辅助高中生生涯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了解自我、选择专业,以便进行高考志愿填报和开展学业规划。对青少年及家长的理念转变,以及未来社会人力资源构成等产生积极影响。

“生涯顾视”研发团队负责人顾雪英教授介绍,《生涯顾视.高中生专业选择复合测评工具》先后在南京金陵中学、南京第十三中学等学校,进行了余人次的纸质使用测试和电脑软件使用测试。研发团队希望,帮助更多的高中生了解自我、选择专业、规划学业;帮助青少年找到契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激发学习原动力;协助家长和学校因人因时而教,促进其个性化成长,提升教育有效性。

背景资料

高考生的困惑:喜欢学什么?适合学什么?能学什么?

做自己喜欢做的,做自己能做的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高考是一件大事,而填报志愿被称为是另一次高考、或者说是家长的考试。的确,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对于考生来讲,意味深远,绝对不仅仅是一次选择。

志愿的选择至关重要。它不仅仅决定着一个学生能否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个人将来的职业规划。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除了要考虑大学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志愿填报的“梯度”、各校录取政策等“战术”问题,更应该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从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确定志愿填报的方向,尤其是专业的选择。

事实上,学长们的经历,值得高考生和家长们深思。

      学生案例          

01

大一学生小凡是家里的独子,父亲在供电局工作。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考虑到他父亲在电力系统工作,毕业后进入该系统工作比较方便,父母便让小凡填报了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小凡忙于学习,对于父母的安排也没有提出异议。小凡高考发挥的不错,很顺利地被录取了。现在学习了一年的时间,小凡对这个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这个专业需要学习电磁场、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等基础课程,还需要学习电力系统稳态/暂态分析、电机设计、电力电子等专业课程。该专业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技能性和研究性。小凡对于物理、电子方面的知识并不十分感兴趣,而且他的优势在于经营和社交,这么枯燥的专业学习并不十分适合他。小凡陷入了一种进退维谷的局面。

02

学工科的王同学,通过“大学专业评估系统”测试,显示王同学是一个性格内向、有分寸、认真谨慎、计划、有想法、乐于学习的人;对于学科的偏好,比较偏向历史政治、语文,总体上比较倾向文科;在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比较喜欢控制与影响,喜欢计划与细节,喜欢钻研思考,不太喜欢挑战冒险和使用工具。综合这几个方面,王同学比较适合管理学、经济学这些学科,可以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经济学、财政学等专业。相比较而言,王同学所学的工学类专业,学起来可能就比较困难一些。

在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没能真正地了解自我,不能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进行准确地把握。往往在考上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才认识到,最合适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这是不少大一、大二学生面临的苦恼和困惑。

尼采说:“聪明的人只要能了解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假如在选择专业、学校时,除了考虑成绩,能够更多地了解自我,看看自己喜欢学什么,适合学什么,能学什么,不仅可以使将来的学习更加轻松,还能为自己未来的职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家建议

1、兴趣——喜欢学什么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某种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人只有在从事与其最有兴趣的学习或工作时,其投入才最自觉、效率才最高。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动力,缺乏动力,再有能力也无济于事。

在大学设置的专业中,从专业内容的角度分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医学、工学、理学、管理学这十一个大类。而在这些专业中,有的与数据、观念打交道比较多,有的与人打交道比较多,有的是需要做实验的,有的要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各种专业会有自己偏重的方面。而学生的兴趣也会有不同的层面,所以学生的兴趣与专业要互相适应,不能有太大的冲突。

2、性格——适合学什么

专业有很多类型,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无论是哪个类型的,都有其专业特性。但对于个体来讲,有个适应的问题。专业有专业的特性,个体有个体的特点。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选择热门的专业进行攻读。个体的性格气质特征与不同的专业应该相适合。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最能表征一个人的个性差异。气质是神经系统活动类型形成在行为方式上的外在表现。心理学家根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例如,粘液质的人适合学习研究性强、较稳定的专业,而多血质的人适合学习社交性强、多样性的专业。

3、能力——能学什么

专业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能力是指人成功地完成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的专业对逻辑思维能力、数理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而有的专业对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样对于个体来讲,能力拥有优势与弱势之分,有一些能力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有些能力是次要地位的。所以个体要争取自己所擅长的能力与专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尽量一致。

不是说不符合自己的兴趣、性格或者能力,就一定学不好,事实是在你有能力选择既符合自己的喜好、又符合自己的性格,并且有能力去学的专业,那么我们就尽量去做这样的选择。尤其要注意把一些特别不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专业舍弃掉。

          

生涯顾视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oliodemarte1850.com/xgfl/487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