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末说
本期“经典诵读”:《不相信》,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
读龙应台,是从《目送》开始的,是从“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开始的。
这种回归烟尘的小儿女的温情,再一次把龙应台送到大众眼前,哦,她就是年凭借《野火集》在台湾刮起龙卷风的那个女人。
中间这二十年,“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余音未消,可是,她在哪?跟着外交官的丈夫远赴重洋,安心于母亲的身份生养了两个儿子,蛰伏在大学里做她的学问。然后写了《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目送》。
所以,作为80后,我认识的是那个写了人生三书、温情脉脉的龙应台。
后来,拿到台湾版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竖排的繁体字,不分昼夜读了下来。从经历了这场浩劫的平民的视角写起,由一个个小家庭窥视战争,时而细小时而恢弘,言辞已不复早年的激愤张扬,客观克制,充满人性。龙卷风春风化雨。
后来,她在《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中写道:“我们的上一代,受战乱和贫穷之苦,期望我们这一代温饱安定。我们这一代温饱安定了,但是受权威统治之苦,期望下一代在没有恐惧、没有控制的自由环境中成长。”
是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不变的是,一代比一代的理想更接近人性、接近自由。
这也是今天分享的文章所要表达的,相信与不相信,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认知,个人与自由的距离。只要思想在成长,自由终会到来。
让我们暂时放下诗歌。
不相信
文/龙应台诵/末末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爱国,后来知道“国”的定义有问题,通常那循循善诱要你爱国的人所定义的“国”,不一定可爱,不一定值得爱,而且更可能值得推翻。
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使真相永远掩盖,无法复原。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纯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着不正义。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一掌有权力,他或者变成当初自己誓死反对的“邪恶”,或者,他在现实的场域里不堪一击,一下就被弄权者拉下马来,完全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可是理想主义者兼具品格及能力者,几希。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呢?
有的,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彷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推荐阅读:
01末末
如果你也想大量阅读,还不知道从何开始
02未来三年,跟我一起读这本书
03末末
妈妈,你的额头开了一朵花
04末末读书
这些生命里的光
05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语音版)
06泰戈尔
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
07末末诵读
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荡
08末末诵读
木心:从前慢
关于末末书屋末末,生于80年代,理工女硕,华为8年半工程师经历。从职场到家庭,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关于读书、旅行、女性和育儿。
转载:回复“转载”,获取详情。
联系方式:naytooo
.白癜风治疗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