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第四章提升孩子学习力关键步骤4: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7.中心对象比较法
中心对象比较法是为了突出中心对象而分别同周围若干对象进行比较的方法,但是这些对象的关系并不是并列和相关的,而是以一个对象为中心,其余所有比较对象彼此之间并不进行比较,只和中心比较对象发生比较关系。比如以亚马孙河为中心,在各方面展开与其他河流的对比记忆。像是亚马孙河没有尼罗河长,但是流域面积和流量比尼罗河大等。家长教孩子学会了这种方法之后,孩子所记忆的内容会更加紧密、牢固,有串联性。
比较记忆法的小窍门
1.同中求异
同中求异是在记忆材料的共同点之外找出其不同点。让孩子在比较时不要停留在对材料表面现象的认知上,而是着眼于它们本质属性的比较,抓住细微的特征进行记忆。
2.异中求同
异中求同是在记忆材料的不同点外努力找出它们的相同或相似点。世界上的事物纷繁复杂,尽管表面现象千差万别,但往往有本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点。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鼓励孩子找到它们,就会把它们记得更扎实。
比较法是一切思维和理解的基石,通过它来进行记忆,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还能使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对日常学习、考试等都有极大的帮助。
我不想死记硬背: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
——高尔基
每个人的观察力是不一样的,这里有美国智力题专家奇尔出的一道观察力测试题:如下图,图中有辆公共汽车,有A和B两个汽车站。问公共汽车现在是要驶往A车站,还是驶往B车站?
这道题的答案是汽车驶往A车站。因为图中的公共汽车面向你的一面没有车门,根据美国的交通规则——靠右行驶,车门总是在车头的右手方向,推断出公共汽车驶往A方向。这个例子放在国内同样适用。
透过上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观察与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时候,观察也是记忆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观察能力不强或者不准,记忆往往也会出现模糊不清的问题。一般来说,认真的观察是正确记忆的可靠保证,但观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用对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着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以此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并在考试中注意到更多的题目细节,以此来提高考试成绩等。
1.确立观察的目的
通过观察来记忆,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把观察看做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和有成果的知觉行动。鼓励孩子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嘴巴尝、用手摸等各种感觉去观察、认知周围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目的性越强,观察得越认真、越仔细、越全面,对孩子来说效果越好。不过在此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让孩子盲目尝试。
2.孩子的观察力要长期培养
观察力是长期磨炼的结果,并且与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性格等息息相关。孩子正是全面学习、定型的时候,家长从孩子儿童时期便着力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长远效果。不仅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对孩子将来的为人处事、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也有很大帮助。在培养观察力方面,著名画家达·芬奇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即长时间注意某一个物体,然后闭上眼睛,慢慢地回想这一物体的全部细节,然后睁开眼睛,重新看这一物体,检查一下自己头脑中想象的与现实的原物有多少相符合和不符合的地方,然后再次观察—回想—检查。家长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训练孩子的观察力。
3.把观察养成孩子的记忆习惯
我国有句俗语叫“处处留心皆学问”,其揭示了观察是学习和记忆的基本功这个道理。一个人要观察某种事物或现象,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并且要掌握观察顺序,抓住运动的物体,及时、留心观察。这一点家长可以积极运用到孩子观察力的培养当中。比如在孩子看书、看电视、看报纸的时候,鼓励、教育孩子把自己感兴趣或者应该记忆的对象看准确、看仔细,同时开动大脑,把数目、形状、姓名、特征、结构和联想结合起来,做到有观察有思索,把观察逐渐养成记忆习惯。
4.观察要做好总结
运用观察法提高孩子记忆力的时候,要懂得经常给孩子提出新问题,并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克服主观臆想,留心意外的现象,最关键的是要让孩子做好观察总结。最好的方法就是写观察笔记,这样既能加深记忆,又便于以后回顾、巩固。如徐霞客遍游我国名山大川的同时,坚持做笔记,最后这些笔记被整理成了《徐霞客游记》;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考察船环球旅行时,沿途记下了50多万字的珍贵资料,并在20年后发表了影响世界的《物种起源》。所以,观察的同时进行记录,做好总结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
5.观察要立体
观察应该是立体、全面的,而不是平面、单一的,虽然人们从外界得到的信息约有90%来自视觉和听觉,但还有10%左右的信息需要用其他感官去感知,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时,不能只注重孩子视觉和听觉的训练,还要重视孩子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的训练,让孩子全面、立体感知。
6.观察之后要鼓励孩子思考
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为了让观察的东西保存下来或者说是更好地保存下来,需要孩子用心感受。感受是受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而为了让感受更进一步,需要深刻的思考,即在用心感受的基础之上,对事物进行理性的认识。如果孩子对此没有具体的概念,家长可以一步步引导孩子,直到孩子养成自主思考的能力。
为什么一定要复习:
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老舍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只要是大脑曾经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支配过的动作、体验过的情绪,都可以成为记忆的内容。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英文单词、短语和句子,数学公式、定义,理化反应等都是经过记忆完成的。确切地说,记忆包括“记”和“忆”两方面的内容,包括了识记—回忆—再识记的过程。所以,如果孩子把精力都放在知识的学习上,只注重当时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事后的复习回忆和再认识,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记忆效果的。
深挖导致孩子遗忘的原因
1.遗忘曲线
对于遗忘曲线,相信家长都不陌生,它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并提出的。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外界的知识在经过学习之后,虽然当时都被我们记到脑子里去了,但是它们是会被遗忘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它们会被快速遗忘,后来遗忘速度逐渐减慢,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之后,几乎就不再被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先快后慢”。因此当孩子学了知识又很容易遗忘的话,家长不要一味责怪,帮助孩子根据遗忘规律进行记忆强化、内容复习才是关键。
2.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