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一刷朋友圈,震惊了!
好像一夜之间
黑压压的一片
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
都在做这个性格测试......
所有人都做了这个性格测试……
……
……
现在朋友圈有很多H5小游戏或者测试类的转发分享,我想问的是,很大多人都知道那些测试原理其实并不靠谱。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分享?是不是真的是因为测试结果准确?假如准确,这些准确的结果是怎么出现的?让我们一起来揭秘!
因为这些测试的结果基本不会出现贬义词,固执会被说成执着,奇葩会被说成个性。
你会发现尤其大龄单身女青年爱分享这些,这是她们变相的自我推销罢了。
1、每个人内心的自恋情节每个人的自我认知都不能做到完全的清晰没有偏差,正如同很多人觉得自己特别美,只有出现在别人给自己拍的照片上时才特别丑。
但仔细想来,每一条测试的结论基本上没有揭露什么事实,它只是迎合了人们内心的自恋情节,就像通常以“巴纳姆效应”来攻击星座之说:即人们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人们仍然认为这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所以与其说它真正描述了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如说它更强化了你心中对于自己的认知。
2、测试结果分享出来看上去更显客观但就算你再怎么认同这些测试的结论,你都是无法把它说出口的,试想把这一段话转换成第一人称用来自夸:
“我拥有无敌的热情,给人一种很有活力的样子,像是一个正能量传播源,源源不断地往外散布正能量。很多人都会为我的这一魅力点赞,跟我在一起总是很舒服,因为我带给别人的永远都是欢乐与激情,而不是沮丧和悲伤。”
......光是看文字都让人羞耻到后背发凉。然而变成测试结果图片,公信度就会提高!
3、无论如何一定会让你觉得开心的“分享”机制在线测试一般都有设置“分享”功能,所以这为每个人把测试结果转发到朋友圈并大呼“告诉我不是一个人!”提供了便利。和同样未经世事的朋友们,一起快乐地被贴上同一个标签,这是人们寻求群体归属感的手段之一。
但如果,你并没有收到意料之中的反应,即没有任何一个你的朋友回复你“哈哈哈我也是”,你分享到朋友圈之后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人…….别着急,你的内心也会给予这个小型事故一个动听的解释——我是独行侠,一个在“吃起司面包蘸芥末酱”领域真正的开拓者,是故事在第一章就被钦定的主角,听上去也很让人心神激荡。
综上,
比较套路的测试
其实是为你预设了一个所谓的“他人印象”
那么,
你喜欢性格测试吗?
你对自己感到好奇吗?
做这个测试时
需要填写真实姓名和出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