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被邀请了一些试车,参与了几个自主品牌的内调,包括吉利GS、北汽绅宝X35等一批十万元以下的几台车子。这是我以前并不参与的活动,让我很是刮目相看的是,现在国产车的进步真的是这么好了?
那天我趴在一台吉利GS身边突然感觉到一股热感,这才意识到我身后的车子原来已经点火了,这在自主品牌车里出现,的确让我震撼。我记得第一次赞扬自主品牌是吉利EC7,两台车在绕桩测试中稳稳地在72km/h的车速才失控,这并不是赞誉它有多高的极限,而是第一次在自主品牌车身上找到了产品的一致性,再然后震撼我的是博瑞,我夸他是“追赶合资品牌”,然后我在等指标订一台博越家用,而当一台博瑞、一台博越和一台GS摆在一起的时候,就觉得这几台车都在一次次突破。
我曾问自己,我的毒舌是不是对自主品牌网开一面,还是因为真的他们都进步上来了。答案大概是50:50吧,我并不是一个偏激的人,在有限的预算里制造出一台满足日常使用的车子,能达标的车子其实很多了——当汽车越来越不代表身份地位的时候,品牌的光环开始退去,而好车就开始浮出水面了。
国货早晚在家用汽车领域大放异彩,华为是怎么一步步攻占手机市场的,自主品牌就如何一步步进入我们的生活。记得我买第一台华为Mate2的时候我还略有犹豫,但买MateS的时候就直接免试下单了,华为的产品在我心里早就达标了。
在过去的十年里,工程师们在努力完成产品的达标,记得当年ABS是可以作为一个卖点的,如果有了ESP,那一定是自主品牌里的好车。而我第一次在自主品牌的ESP里找到感觉是在杭州开一台博瑞,这台车的ESP与先前自主品牌的标定风格截然不同——循序渐进,一点点介入再一点点管控,这个过程颇有大厂风范,甚至比韩国车那种简单粗暴的感觉来得好很多,匹配博世系统固然是一个硬件上的优势,而标定博瑞风格的工程师一定有更多的故事。
就这样,我认识了一批吉利的工程师朋友,在这些人的身上我能找到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他们受训于多个品牌的经验,在一套研发体系下集中出自我风格的表达。工程师告诉我,产品研发早在一年前就搞定了,而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都是在慢慢打磨。我问,这种打磨是为了让车子做得更细腻吗?而回答却是:“为车子输入风格。”
这是个装逼的词汇,一般来说我们会在和老外工程师们聊天的时候听到风格这个词,我们到处试车,见过了很多工程师,他们的产品总是和他们的性格高度吻合,比如丰田的工程师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多说一句话,本田的工程师总是一副技术宅,通用的工程师会大大咧咧而保时捷的工程师无时无刻不讲驾驶。
我拿了一台博瑞试用了一阵子,我蛮喜欢坐这台车的,后排可以调整座椅靠背,这装备本来也该是在宝马5系顶配上才有的,但这台车才卖十来万。中国消费者可能是全世界最难伺候的一批,他们要安全,要好看,要空间,要配置,而且还要低价。在老外看来这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我曾和某法国工程师讨论给中级车匹配电动调节后座的事情,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不行!”按照欧洲人的层级制度,不到高级车是不可以匹配这玩意儿的,但中国车企的做法是:“说不定可以试试。”
我指责过吉利的座椅坐姿,也提出过北汽的车机UI系统改进方案,他们响应的速度让我瞠目结舌,而另一个更自信的观点是:“我们为什么要按照欧美人的开法体系来做产品?”,所以我们看到了宝骏,看到了中国SUV,再看到了博瑞。
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很变态,但是一定要被照顾到,我想起了当年海尔那台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机……
国产好车的时代貌似即将到来,我看到外界已经在拿吉利和歼十相提并论了,不敢把汽车行业妄于航空工业相提并论,就像我的好朋友吉利工程院副院长胡峥楠先生所说:“我们还有差距,需要一步步走完。”
下拉就可以写留言啦!!
▼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