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将于年开始实施,届时,自年新入学高一新生起,学考成绩将纳入高考成绩。目前,该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将待进一步审批后正式出台。
按照该政策,今年9月上初二的学生将是第一批“吃螃蟹”的孩子。
什么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年在全国全面推进,到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新疆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从年开始正式实施。
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有利于学校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管理;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
纳入高考成绩后意味着什么?在我国,上海、浙江、湖南等省市已率先试点了这一政策,也就是说,高考将不分文理,语文、数学、外语中,外语可有两次考试机会。
各方声音有专家表示,坚持自主选择,将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同时,可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服务高校选拔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学考成绩纳入高考成绩,对于那些平时就主动爱学习的学生来说,将是一大优势,因为学考考察的是平日知识的积累。”乌市第十二中学教务处主任卞春龙说,此举有利于敦促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
选考中需要考虑的关联因素和原则一是政策因素。全面准确及时了解新高考选考的政策规定,是高中生进行高考科目选择的前提。
二是个人因素。主要是学生本人的兴趣特长、性格特点、身体条件、学业基础、发展志向等。通过自我观察、与同伴比较,听取家长和老师的评析,参考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专业测试结果,参加必要的体验性实践,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大致的认识。
三是家庭因素。家人长辈的意见是必须也值得认真考虑的。此外,家庭经济状况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四是学校因素。中学的课程安排、教学组织、师资结构、学科优势等因素,会对高考成绩产生一定影响;大学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办学条件,各专业(类)所指定的高考科目,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限制,还有总分相同时排序规则等,都是应当考虑的。
五是社会因素。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就业形势和创业机会,这也是高中生选择高考科目时应当关心的,力求在学业、职业、事业上实现顺利对接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选考科目的确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个人意愿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当前现状与变化趋势相结合;本人意愿与他人意见相结合;慎重选择与坦然面对相结合。
五种策略助力考生选择
志向坚定者,首选“最相关”科目。如果高中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对报考的专业已有清晰定位,那么,应当首先选择与今后发展关系最紧密的学科。
兴趣明确者,首选“最喜欢”科目。有的学生对某些学科兴趣特别浓厚,比如对化学、物理很喜欢,特别喜欢做实验,至于今后究竟想做什么工作则还没有细想。这类学生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并努力学得更好,待到日后填报高考志愿时,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理想的大学和专业。
偏科明显者,首选“最拿手”科目。高中生应当把每门功课都学好,避免出现“红灯”。但在各门学科都合格的前提下,出现一定的“强势学科”,不仅无可厚非,而且是值得肯定的。新高考给予考生更多选择,一定程度上是鼓励“适当偏科”的。对于偏科的学生,首选自己“最拿手”的科目,既有利于发挥特长,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亦有利于将学习上的优势转化为今后事业上的专长,力争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各科均衡者,首选“最适用”科目。对于各科成绩均衡、学科兴趣并不明显的学生,若对于以后报考哪类专业也没有明显的偏向,那么就选择大学比较看重的科目。
成绩一般者,首选“最自信”科目。假如相关科目成绩都不是特别优秀,或者时好时坏,说不清楚究竟哪门功课相对较强,而如果不尽早确定高考科目,学习的方向不明,就会造成在各门学科上平均用力,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难以集中利用,更不利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部分学生应当在各科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有信心学好的科目。
以上五种情况只是为了便于分析和指导而梳理出来的基本类型,事实上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远比上述类型复杂得多,往往会是同时符合两种或更多种。学生应当好好分析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小编提醒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为1月10日至13日。考试期间,自治区将向各地选派巡视人员,各地也将向所辖各考试点派驻巡视人员,加强考风考纪的监督。
来源/天山网综合
治愈白癜风需要多少钱白癜风好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