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打起精神先来做道题
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最能反映你观点的一句话。然后从剩余的选项中选出最不符合你观点的一句话。
A.我不是非得规定和控制议程。
B.伤害他人的感情基本毫无必要。
C.我通常是最先与陌生人攀谈的人。
D.我绝不会踩着别人来保证自己获得成功。
这道测试题来自于知名公司的性格测试题,题目选自CaliperProfile,它测试的是答题者的(A)控制欲、(B)情感敏感度、(C)合群程度以及(D)强势性格。
根据答题者对这道题的回答,有些人可能会被认为更加敏感而不够强势,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软弱之人。选择其他选项可能表示这些人更加强势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这种题可以代表大多数公司的性格测试类型,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应聘者选出的选项,无意之中就被公司划分成了适合与不适合公司的两类。
经常有面试者吐槽:“笔试每次都完成的很好,可是卡在性格测试,怎么也拿不到面试机会。”公司到底有多在意你的性格,他们到底想要哪样的人?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性格测试这个磨死人的小妖精。
公司为什么要测试你的性格?
看看你是否适合公司文化
每个公司都有特定的工作场所文化,对于一些公司来说,确定面试者的个性是否适合公司整体文化非常重要。
例如,如果你是一个非常严肃不爱社交的人,那么在一个随和悠闲时不时来个party的公司氛围里,你可能会感觉适应不良。同样道理,如果你追求的是更宽松愉快的环境,那么在制度严格的企业环境中你也会觉得压迫。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希望能通过性格测试了解面试者的一般价值观和工作偏好。
查看你是否适合团队
有时候,一家公司会使用性格测试来确定候选人是否对特定类型的工作有正确的态度。
拿销售举例。并不是每个应聘者本身都具有足够的素质去应对拒绝和业绩的压力,性格测试可以帮助面试官了解应聘者是否有潜力成为销售人员,特别是对于没有销售经验的应届生或者跨行的工作人员来说。
了解你的沟通方式
良好的沟通在任何工作环境中都至关重要,如果您面试的是管理层岗位,或面向客户的职位,沟通风格就显得特别重要。这种类型的评估,主要是为了帮助公司了解你偏好的沟通方式,如何处理冲突,以及与团队成员协作的态度的等等。
主要的性格测试工具
MBTI
MBTI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个性类型工具,MBTI通过衡量人们与这个世界的互动方式,他们收集信息的方式以及做决定的方法来了解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及差异,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
MBTI人格共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个方向,分别是:外向(E)和内向(I);感觉(S)和直觉(N);思考(T)和情感(F);判断(J)和知觉(P)
MBTI有两套题,每套93道,每道题都会要求答题者从给出的两个句子中选取一个最适合的选项。四个维度,两两组合,共有十六种类型。四个维度在每个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比重,不同的比重会导致不同的表现。
DISC
DISC个性测验是国外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人格测验,用于测查、评估和帮助人们改善其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绩效、团队合作、领导风格等。
DISC个性测验由24组描述个性特质的形容词构成,每组包含四个形容词,这些形容词是根据支配性(D)、影响性(I)、稳定性(S)和服从性(C)四个测量维度以及一些干扰维度来选择的,要求被试从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和最不适合自己的形容词。
拆开来看,如果你属于支配性人格,那你可能具有这几个特质,比如结果导向、意志力强、直接、强势;如果你属于影响性人格,那你可能就更加的热情、社交能力强、乐观、有能量;稳定性人格的人常表现为有耐心,随和、说话委婉并乐于提供支持;最后一种服从性的人更聚焦事实、有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能力,这类人不爱当众表现自己。
招聘时企业会通过测评结果来评估应聘者是否适合应聘岗位。
比如销售人员需要高I(影响性)去影响客户,客服人员需要高S(稳健性)避免暴怒,管理人员需要高D(执行力)去执行障碍重重的公司革新政策,一线生产工人和操作员需要高C(服从性)去完成枯燥而需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的细节性工作。
这两种最经典的测试题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大家也可以去做试试看,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并不会直接使用这两套题,很多大企业会根据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招人目标,有一套独有的测试试题。
测试的偏好是和公司本身的文化息息相关,比如宝洁的做法是会把应聘者的结果和现有员工的答案进行对比,差别较大的会被认为个性不符合公司文化。有些求职者会完全真实的作答,也有些求职者会让自己站在“应聘职位所要求的性格”这一角度换位思考,即使你想要努力表现出一种不属于你的性格倾向,设计严密的测试也会包括许多降低假装概率的题目。
但没有通过测试并不是代表公司否定了你的性格,或者是工作能力,只是可能没有那么符合公司文化而已。鼓励所有的应聘者忠于内心地去答题,性格与企业的要求稍有出入不要紧,如果面试官看到你测评时乱答的概率过高,牵涉到诚信问题,可就更没有机会了。
所以,纠结于性格测试的伙伴们,可以在诚信作答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测试前,去各种线上渠道找找资料,多了解所应聘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但不要过于想当然的往对方的答案上靠,顾此失彼就不划算了。
HoiTalent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