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号:
点击下方,抽取你的性格分析↓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与认可。
你的一些愿望往往是不切实际的。
你认为对他人过分坦诚是不明智的。
准吗?
每过一段时间,
朋友圈总会出现刷屏的小测试,
看着小测试的结果,
总会有一种“好准啊!”的感觉,
那么这些小测试真的这么神奇吗?
巴纳姆效应
01
上面抽取到的性格描述,
是不是看起来都很符合自己,
终于有人看到真实的我了,
这就是心理学著名的“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心理学家福勒于年对学生进行一项人格测验,并根据测验结果分析。试后学生对测验结果与本身特质的契合度评分,0分最低,5分最高。事实上,所有学生得到的“个人分析”都是相同的:
1.你非常需要其他人喜欢和欣赏你。
2.你倾向于批评自己。
3.你有大量尚未发挥的、可转化成自身优势的能力。4.你虽然有一些性格上的缺点,但通常能够弥补它们。5.你的性调节给你带来了一些问题。6.你通常对外表现为自律且自控的,但在内心却往往感到担忧并缺乏安全感。7.你有时会怀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确的决定和事情。8.你更喜欢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不满于受到限制。9.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不会接受缺乏充分论据的他人陈述。10.你认为对他人过分坦诚是不明智的。11.你有时外向、和善、善于交际,有时又内向、谨慎、保守。12.你的一些愿望往往是不切实际的。13.你生活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安全。
是的,没错,上面的签文就是在这里找的~
结果平均评分为4.26,学生们普遍认为这些描述很符合自己。但是在评分之后才揭晓,这些内容是从星座与人格关系的描述中搜集出来的。从分析报告的描述可见,很多语句是适用于任何人,这些语句后来以巴纳姆命名为巴纳姆语句。
02
测试为啥这么上头?
因为沙雕
尽管这些测试结果大多含糊其辞,
很多人还是忍不住去测试,
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种网络心理测试的风靡也是大众对自身心理层次的自我探索与寻求的表现,同时心理测试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大众在分享心理测试结果之前抱着两种心理:一种是“理想中的自我”,即抱着一种想要了解自我的心态去测试,希望其结果是主体理想中自我的人格特征。另一种是“理想中的他我”,即希望他人发现自己的优点特征。
再加上“巴纳姆效应”,即使测试结果非常空洞也会让人产生获得性的认同与满足。因此大众在进行网络小测试的时候,会轻易对没有科学依据的结果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感,甚至大众会对自身产生迷幻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交主义,故而引发分享行为。
无聊的时候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