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网络陷阱
防范网络诈骗
△▲
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安全隐患。电信诈骗就是其中一类,不法分子借助手机远程交流信息不对称性、身份隐匿性的特点,实施各类诈骗,让人防不胜防,再加上电信诈骗通常难以追踪源头,损失难以弥补。因此要认清电信诈骗手段,提高反诈防骗意识,做好防范准备。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电信诈骗主要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其具有蔓延性大、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团伙作案、跨国境作案的特点。以下是防范措施。
01
可疑陌生来电,一律拒接
由于通话内容难以记录,交流更为直接,因此电话诈骗始终是主流的诈骗手段之一。不法分子通常以高明的话术,加之非法获取的受害者信息,一旦开始通话,就会逐步诱导,利用多线人员进行围猎,达到诈骗目的。因此面对此类诈骗,最好的方式就是拒接陌生来电。目前,市面上主流手机都有屏蔽陌生来电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对可疑电话进行标记。同时对于境外地区的来电也会以“+”作为标识,在看到有这些标记的电话时,一律拒接,就能彻底阻断不法分子的念想。
02
声称中奖信息,一律不理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儿,幸运女神也不会总是光顾。然则,面对不劳而获的财富,人们总还是倾向于相信。正所谓十次被骗,九次贪。而骗术之所以能得逞,也恰恰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所以,一切声称中奖的消息都不要理,哪怕是自己曾经确实参与过的抽奖活动,也要再三确认再相信。只要不被贪念所支配,就不会中不法分子的诡计。
03
提及信息采集,一律不信
为了使诈骗目的得逞,不法分子通常都会想办法取得受害人的信任。而取得信任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表明自己对受害人情况的知悉程度。当我们在面对一个熟人时,警惕性会大大的降低。因此,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也就至关重要。浏览网络时,常有一些“问卷调查”,“性格测试”,“小礼品扫码”等活动出现在上网过程中。而一旦不小心输入了个人手机号或者是身份信息。轻则遭受各类信息骚扰,重则会被人利用信息实施对亲朋好友的诈骗。所以,除非有官方背书,否则轻易不要在网上录入个人信息。同时也不要在手机中过细存储个人信息,或者是带有身份关系字样的通讯录资料。
04
要求汇款转账,一律不睬
“你的XX亲人出意外了,请尽快转款到XX医院才能进行手术”,“我们是XX税务局,需要你补缴税款至XX”。生活中,类似的诈骗短信屡见不鲜。所以,一定要培养一种潜意识,一旦看到涉及汇款转账的字样要立马提高警惕性,一律不睬。
05
弹出奇怪链接,一律删掉
如果说前边几种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实施诈骗的话,那么这一种可是真正的纯技术诈骗。你能想象,仅仅需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轻松转走血汗钱吗。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假乱真的伪官方网站,看似收钱实为支出的红包链接。这种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的诈骗总是让人防不胜防,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只要我们不去触碰那个链接,它就无计可施。因此,要拒点一切可疑链接。
电信诈骗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要想预防电信诈骗,就得提高反诈意识,熟悉诈骗手段,做好预防措施。
来源:人民日报、反诈防诈骗服务中心、医院、医院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警惕网络陷阱防范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