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暑假,在某测绘大队的绘图仪上绘出了第一张数字地图。尽管这张地图是用圆珠笔绘制的,看起来有点粗糙,距离四专色印刷地图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但却让马秋禾激动不已。因为它是第一次采用摄影测量方法获取的精准数字成果,图上所反映的每一个地理要素都有属性编码和准确地理坐标。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幅1∶2.5万比例尺的河北省抚宁县的可直接印刷的数字分析胶片诞生了。这种数字分版胶片,可以直接用于大批量地图印刷。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它标志着摄影测量模拟时代的结束,数字时代的开启。
面对成功的喜悦,马秋禾也非常清楚,这个新生的“婴儿”还必须接受更多的挑战。
马秋禾带领课题组成员来到了地形地貌更为复杂的西南地区,这里的雪山、峡谷等复杂地理特性对新系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课题组发现这些雪山虽然海拔很高,但大都属于等倾斜地貌,他们经过大胆实践,等高线内插功能实现了,整体作业效能提高了5倍以上。
随后,马秋禾又来到东北地区……一路上她都在发现该系统的不足并不断进行完善。
年,这一系统趋于成熟,开始向全军推广试用。马秋禾把它正式命名为“MappingtarVer1.0数字测图系统”。
从此,我军测绘部队告别了模拟仪器,把手中的刻刀换成了鼠标,走进了以计算机为标志的摄影测量数字化生产时代。
教书育人篇把MappingStar带入课堂作为一名大学教授,除了科研,最让马秋禾魂牵梦萦的还是三尺讲台,她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科研是水,教学是船,水涨船高。”她觉得应该把MappingStar中的技术方法及时带到课堂,让同学们了解一线测绘部队的需求,让学生们从航空遥感图像开始,培养和形成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的完整思路。
马秋禾常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应该时刻不忘后来人,这样才会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发展潮流。”怀着这个想法,年初,她就开始琢磨首先在实验室建立完整的“MappingStar数字测图系统”,寻找较强的合作者做前端的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然后尽快完成“MappingStar全流程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经过5年多的努力,在今年暑假期间,她将MappingStar数字成图系统与我国著名的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有机融合,搭建了和测绘生产部队作业环境相匹配的、同时可供60名学员学习的实验场地,实现了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有血有肉的结合,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
服务部队篇能踩一下,就不踩两下90年代初,军事测绘的地图生产方式还处在模拟和解析测图、手工刻绘阶段,工艺复杂,效率低下。当时,作业员进行的是手工作坊般的传统操作:生产一幅地图需要十几道工序,一道工序出错,就得推倒重来。马秋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发誓要把作业员从繁琐的程序中解放出来。为此,她瞄准前沿,大胆攻关,踏上了自主创新的漫漫长路。
马秋禾不搞橱窗效应,她侧重于应用测绘技术研究,针对实际提出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把在解析测图仪上操作手轮脚盘、控制脚踏开关动作,在计算机上编辑成图,然后获得数字化测绘成果。这种新型思维得到了相关专家和总参领导的一致认可。面对试生产的成功,马秋禾不满足于现状,她说:“要尽量从作业人员的操作便利出发,要尽最大努力简化操作程序,能踩一下,就不踩两下;鼠标能点一下的,绝对不让他点两下。”
“最好的,不是现在,而在前方”。为了拉直一个个问号,为了紧贴现实需求,马秋禾深入一线调研,孜孜不倦探索,几乎走遍全军各部队。
终于,她以执着和智慧敲开成功之门——年7月,经过不断完善的“MappingStar数字测图系统”应用软件向全军推广,这项成果成为很多部队的“宝贝疙瘩”:它大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使作业员告别手工作业,从刻图桌走向计算机。因为这个软件的推出,作业员的工作由辛苦变成了享受。一个很明显的进步是:他们再也不用一直机械地重复脚踏开关动作。看着作业员的兴奋和喜悦,马秋禾体味到了“科学技术就是一种生产力”的成就感。
MappingStar1.0推出后,马秋禾勇于走出现有技术的围城,她在自主创新的跑道上又加油提速。年,她又推出了MappingStar2.0。原来很可能要用鼠标做三四天的成图过程,现在计算机能一键完成。相对于MappingStar1.0,这是一项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它是一个最大限度利用计算机运算能力、最少人工干预的过程。
“能踩一下,就不踩两下;能点一下的,绝对不让他点两下”。正是抱着这样精益求精的心态,马秋禾一次次实现了技术的提升,一次次为作业员带来惊喜,也一次次在科研领域创造着奇迹。
团队建设篇做技术要看到15年以后“做技术要看到15年以后,保证15年以后我们的成果还能用。”这是马秋禾教授向课题组成员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看的太短了,三两年内就会被超越;看得太远了,就有些好高骛远。15年是一个不长不短的年份,正合适。”
为了保证MappingStar系统每一个版本推出之后,都能满足基层应用15年不落后的要求,马教授要求课题组成员彻底吃透底层数据,建立最高效的算法,以适应各种各样的问题。年推出的MappingStar1.0版本最开始是在DOS系统下运行,而Windows操作系统普及之后,课题组及时更新推出了Windows系统下的MappingStar版本,使原DOS版本中的一些优秀功能一一得到继承,并发挥了更大功效,深受一线作业员的喜爱。现在被广泛使用的2.0版本也是对Windows系统1.0版本的进一步升级。正在研发的3.0版本,也是完全建立在2.0版本的基础之上,这样就实现了技术的连贯性。
正是因为这种前瞻意识,让MappingStar系统始终有一种超前意识,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前瞻意识,让MappingStar系统在不断的继承和创新之中走得更远。
思乡情怀篇没能和父亲见上最后一面马秋禾的父亲年参加革命,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斗;建国后,他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为地方的发展鞠躬尽瘁。马秋禾从父亲那儿获得的是一份榜样的力量,是一份对国家建设事业的激情与热爱,是一份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责任。父辈为党尽忠心,儿辈秉承父志勇登攀,革命精神在接力!马秋禾的母亲常说:“儿女们继承了她们父亲坚强的性格。”马秋禾小的时候,经常听父亲讲述自己和战友们当年的战斗故事。从这些故事里,她学会了怎样坚强地生活下去,怎样和自己的团队、战友紧密地合作,更学会了勇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敢想敢做。
马秋禾永远记得父亲的教诲:“当你处于逆境,别人都说你不好的时候,你不能自暴自弃,要勇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当你处于顺境,别人都来夸赞你的时候,你要学会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你才会进步。”这成了马秋禾日后工作不管顺利与否都始终坚持的人生信条,使她一直能够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顺境中保持清醒。
对马秋禾来说,父亲是山,然而,这座山却在她忙于课题研发时,倒下了。
那是年年初,马秋禾和课题组受命承担某摄影测量地理环境精确保障的重大任务,研制开发相关的指挥控制信息系统。
北京奥运,是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
马秋禾全力以赴,在她的带领下,研制的系统初见端倪,马秋禾带领课题组正奔忙于大街小巷,进行项目联试联调。
年10月22日,马秋禾接到姐姐父亲已经到了肺癌晚期,要靠仪器才能维持呼吸。
面对突如其来的消息,她一边组织技术人员抓紧联试联调,一边不停地给家里打电话。联调结束后,她赶回南京时,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跪在父亲的床前,悲痛万分,泪如泉涌,一遍遍地呼喊:“爸爸,对不起,女儿来晚了……”
父亲去世一个月后,马秋禾和课题组研发的系统,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这个系统实现了地理环境概略保障向精确保障质的突破,在摄影测量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的交叉领域取得了有价值的国际原创性成果。军委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这一成果对于强化实战条件下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测绘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活亲情篇“月子”事件有一次,马秋禾的一个学生到她的实验室请教问题,连续三天都没碰上,打电话到马秋禾家里询问时,却被马秋禾的爱人告之:“你的马老师在坐‘月子’呢,都一个礼拜没下床了。”
当然,此时的马秋禾并非是真的在坐月子。不久前,测试了不知多少遍的软件竟然在某测绘大队出现了死循环,为了找出“症结”所在,她把自己关进了卧室,把“资料库”、“图书馆”搬到了自己的床上,对着那一段段倾注着自己心血的源代码细致地查找着。累了困了,就躺下睡一会儿,睡梦中有了什么思路,便立刻爬起来检查。
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她终于在数万行的源代码中“挖”出了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而后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测试,直至所有的测试数据都确保无误后才下床出门,结束了“月子”。
面对爱人的调侃,马秋禾振振有词:“可别小看我这‘月子’,解决了多少问题,收获了多少成果,值!”
人际交往篇吝啬与慷慨马秋禾被称为“平民教授”——她虽然在科研领域内屡建奇功,却在鲜花和掌声面前始终保持着普通人的淳朴本色。奔赴一线调研时,能徒步的,她舍不得坐车;能坐公交或地铁的,她舍不得打的;能坐硬座的,她舍不得买硬卧;即便是在时间紧迫、必须选择坐飞机时,她也向来选择最经济的。从这些方面看来,她对自己的确很吝啬。
可是,马秋禾又是一位非常慷慨的人——当研究经费发生困难时,她可以毫不犹豫地拿出家里积蓄用到课题上;同事遇到困难时,她可以不计报酬地帮忙,倾其所有地支持帮助……
丈夫老赵提起马秋禾说:“马老师是一个生活有目标的人,她对物质要求不高,把事业看得比命还重。她对房啊、车啊没什么概念,生活方面非常俭省。可是一旦涉及到科研经费投资,她可以把家里多年存下来的一点积蓄全部拿出来。她的这种反差,我已经习惯了。”
附录MappingStar—地图之星大家都知道MappingStar是马秋禾率课题组潜心研究二十年的心血之作,但是“MappingStar”是什么意思,好多人并不知道。
单纯从英文单词层面上讲,Map的意思就是地图,但是在“MappingStar”这个软件中,Mapping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航测成图一体化。也许会有人问马秋禾,为什么不用Map而用Mapping呢?马秋禾给的答案很特别:“Mapping”是现在进行时,表示“MappingStar”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会随着实战的需求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同时也蕴含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深刻内涵。“Star”在这里语带双关,一是指希望“MappingStar”成为众多制图软件之中的明星软件;二是指“MappingStar”一定会凭借其强大的功能、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服务而被用户广泛接受,最终走出全军,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根据MappingStar的技术水平,马秋禾将不同版本的软件进行了区分。DOS系统下的叫MappingStar1.0;Windows系统下进行矢量一体化生产的MappingStar2.0;即将推出的是基于区域协同生产的MappingStar3.0;将来更智能,可以像机器人一样工作的是MappingStar4.0。
立信、立行、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