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
2.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学校教育
4.“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青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社会化D.实质教育论
5.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6.“拔苗助长”违背了()的教学原则。
A.启发式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直观性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
8.同一个问题在以前历年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呈现出各个层面的问题,把它们揉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思考、类比、归纳、总结、改进,以达到温故知新之效。这属于()
A.横向反思B.纵向反思C.集体反思D.个人反思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中,()是根本要求。
A.改革创新B.育人为本C.促进公平D.提高质量
10.“隐性课程”一词是由()首先提出的。
A.杰克逊B.博比特C泰勒D.斯腾豪斯
二、简答题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2.B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3.B略。
4.B题干的描述出自涂尔干,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5.C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6.B略。
7.A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8.B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纵向反思的内涵。
9.B《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10.A“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在其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二、简答题
1.(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