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各种方法侮辱、谩骂他。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那人摸摸鼻子,走开了。
只要心理健康,别人怎么都影响不了我们。若我们一味地在乎别人的想法和看法,就会失去自我。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刚来到一个新环境,对周围的一切感到陌生,一时间无法适应,所以需要给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测评。
新生心理测试和媒体上的心理测验有什么区别?
新生心理测试是科学,正规的。它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测量工作者,按照严谨的科学程序,收集大量数据,精心编选题目,经过信度、效度等方面的检验,并确定测验常模之后,才公之于众的。
大多数非心理网站上用来做调味品的“心理测验”,充其量只是心理游戏,顶多可以说是“趣味心理测验”,未经科学验证,不能作为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换句话说,它们是哈哈镜,你如果用它们来照自己,最好抱着游戏的心态,不可全当真。
新生心理测试对新生有什么帮助?
1.帮助新生更科学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并针对自己的个性更好地发展自我,规划未来的生涯。
2.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可从中了解到新生普遍性的问题,并根据测试中体现出来的新生的普遍性问题,安排系列新生讲座和专题团体训练。例如人际关系讲座,自信心训练,情绪控制讲座,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生涯规划等等。
3.危机预防。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念还不是很普及,有些人处于危险状况可能不自知。通过心理测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可以发现处于危机状态的学生,并及时进行帮助。
怎样看待心理测评的结果?
对心理测评的结果,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因为心理的复杂性,因而任何心理量表的结果,都只是给被测者了解自己心理的一个参考。正规测试与非正规测试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结果更接近被测者的真实情况。因此,对心理测评的结果不可过分迷信。特别是不能随便给自己“扣帽子”、“贴标签”,然后背上阴影。完全不相信心理测评的结果也是不对的。被试者越认真做,测试的结果越准,结果的参考价值就越大。心理测评结果只表示同学们的现实心理状况,不存在“好”与“不好”的问题,只存在“准”与“不准”的问题。
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心理测评?
本次心理普查结果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保存,且只有学生本人有权查看,如需知道普查结果,请带学生证或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进行查询。心理测评结果主要为同学认识自己、发展自我提供科学依据。
以往测验中,我们发现有极少数同学不认真答题,另有部分学生故意把自己的情况轻描淡写或是加以夸大,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此外,不认真答题在评分时会被作为废卷处理,没有测验分数,这样反而容易引起注意。
测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尽量把自己最真实的情况反映在问卷上。不要去猜测怎样填才是最好的。事实上,如果一定要说结果好坏的话,越真的结果就是越好的结果。
2.测试时不要受他人影响,也不要影响他人。
3.主动地了解心理测评结果。如果认为自己需要帮助,可以主动地寻求心理相关工作者的帮助。
学校对新生心理测试结果会如何处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对测试结果保密,电子资料由专人加密保存,一般不轻易使用,辅导员也接触不到。新生的心理测评结果不入档案,不影响将来的学业和就业。
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树立正确的三观
合理调控情绪
多多与人沟通
有时候笑一下或许会更好喔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