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门担负着选人用人的大任,其工作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对此进行科学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钟祥市与复旦大学共同研究开发利用性格测试法选拔任用干部的做法值得肯定对此,我们不妨来点掌声
性格作为心理学的范畴,本身有着许多不易观测的性质,即使通过一些外象去观测一个人可以看出一个人一定的性格特征,但那也是多次观测研究的结果试图通过一次测试就敲定一个人的性格特质,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科学检测,还是需要严格按照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去进lol官网性格测试行,避免让不准确不科学的实验结果影响现实工作弄得不好,就会犯主观唯心错误按照这套检测系统,一个有才耿直刚烈的干部也可能因“性格不好”而遭淘汰,一个圆滑世故的干部也可能因“性格好”而被提拔选用
腐败预防,除过组织程序内的学习灌输之外,如果还能够将性格因素测试作为补充的辅助手段,相互印证,相互比对,就能够进一步发挥预防的作用,将一些官员的不良性格排除在隐患之外,减少不良性格变成贪污腐化和工作懒散庸的机会,不失为一种可以探讨的方法
这方法“可以有”
用性格测试选拔干部
从今年开始,湖北省钟祥市综合考评办与上海复旦大学一起,结合钟祥党员干部建设现状,编制成了一套卡特尔测试问卷,为全市600多名党员干部勾画性格图谱,霍兰德性格测试分析并以此为钟祥市委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参考(7月22日《西安晚报》)
虽然当前火箭提拔、官二代、权力世袭等干部提拔中的问题频发,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公开、透明的干部考察体系刻不容缓,但是钟祥市引入性格测评提拔干部并不靠谱,这种做法涉嫌歧视,也为暗箱操作提供了一块遮羞布
用性格测试来选拔干部
是一种技术进步
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应用于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在按照组织程序考察和考核的基础上,变过去粗放选人和用人为精细化选人和用人,变自我喜好选拔为科学选拔用人,变只看业绩为既要看业绩又要看性格好坏优劣,无疑是一种考察任用干部的技术进步,值得尝试和推广
平时,干部在行政过程中,心理素质千差万别,一些干部经不起挫折,而一些干部韧性心理学性格测试分析十足,一些干部面对诱惑稳如泰山,而一些干部即使面对蝇头小利也坐不住,不能不说是心理素质的差异而心理素质背后就是性格因素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有了更多好性格的干部,就有了更多兢兢业业和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魏青)
首先是此理论本身存在争议试想想,全世界有60多亿人,仅仅16种特性、300种性格,可能吗?虽然雷蒙德·卡特尔发明的测试与其他性格理论不同点在于它引入了社会和生活指标,但这些指标只与卡特尔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与中国的社会人文、历史文化都相去甚远而人的性格其实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
微言酷评
性格测试选拔干部
时代在发展,性格测试科学行政对干部的德能勤绩要求更高了,同时也对干部的提拔和任用要求提高了,不仅要求准确率,而且要求提高效率,用心理学的现成科学测试方法,就能够既准确又有效率,如果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就会让越来越多的有本事,肯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体现管理效率
一些干部好静,一些干部好动,一些干部喜欢急功近利,而一些干部喜欢做长远打算,一些干部节俭勤恳,一些干部喜欢大手大脚,一些干部善于谋事,而有些干部善于谋人等,都和其性格有很大的相关性和联系性,通过性格和人格因素的科学测试,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人设岗,因岗设人,灵活机动,不生搬硬套,这样的用人无疑体现了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发挥主观性格测试选工作能动性,必然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既然是一项由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发明的测试,目前已经引入复旦大学,说明具有合理性和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使这一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改革需要冒险精神,更需要组织人事部门艰辛的付出,我们相信,只要钟祥市朝着既定目标努力,也许能为我们以后科学地选拔任用干部杀出“一条血路来”因此,此项工作值得期待(郭双年)
我们暂且不论这种方法的成败利钝,但至少说明钟祥市在选拔任用干部的方法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因为任何事情都需要探索,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试过了,才能知道方法对不对头
其实,看干部是否称职、能否提拔,最重要的就是他的能力disc性格测试和品德,有能力、品德高的就是好干部德和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考查干部五要素“德、能、勤、绩、廉”但这五项指标我们在具体操作时除了考试之外的许多指标都很虚,而且是领导说了算,不是群众说了算,这才是导致干部选拔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如能将这五项指标真正落实、公开、透明、自下而上,那么我们选拔干部的方式已经足够,真的不用玩什么花样(朱燕)
太不靠谱
用“性格测试法”选拔干部
其次,用性格来认定一个人是否能做好人民公仆有性格歧视的嫌疑因为即使这个测评真的能确定一个人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但又如何判断到底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适合做某项工作还是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呢?这个并没有科学严谨的指标现实中,经常有某项工作不同性格的人做性格测试适合的专业起来有不同的方式,都可以有不错的效果而且各种性格的人混合起来可以纠偏,又可以互补如果仅仅是因为性格原因将某些人刷掉了,那这和性别歧视、疾病歧视、年龄歧视等一样,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增加了社会的不公比如去年发生的女公务员报考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监管局,考试总成绩第一名,却因“性格内向”被拒之门外她的被拒真是因为性格,还是另有内幕,令人不得不怀疑由此可见,增加了性格测试选拔干部,其实是增加了一个暗箱操作的机会,增加了一块腐败的遮羞布
实在有点玄
特别是面对腐败高发,一些行业的高危岗位成为腐败的重灾区,那么,对于那些性格中喜欢大手大脚和贪图享受的官员而言,这些高危岗位显然不适合这类官员来主政,相反心理学性格测试分析选择那些喜欢节俭行政和有天然的诱惑免疫力的官员就比较适合,一些落马的贪官忏悔书也不止一次提到是自己的性格害了自己,从小好面子,喜欢夸夸其谈,喜欢比奢华,受不了清贫的寂寞,官格的背后其实是性格,坏官格背后就是坏性格使然
以前曾出现过招公务员把性格测试纳入考分的新闻,一时广遭诟病主要原因是一旦把性格作为选拔分值的话,就会给人“弹性”录取的漏洞因为这部分是软性得分,如果有人瞄准此分做文章,就会造成许多不公平现象现在引入性格测试选拔干部,会不会同样造就不公现象呢?此外,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对工作的影响作用有时并不是很密切,选拔人才主要还应看他的德才,而不是性格(徐大发)
白癜风的治疗白殿传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