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位家长多少都晓得创造力的重要性,但要解释创造力到底是什么,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它不像语文、数学等具体学科那样,能够通过标准化测试进行评估,创造力好了会在哪些方面体现,也没有标准答案。
总之,这玩意儿像个“玄学”。
阿盛今天的文,主要是帮家长理解什么是创造力,以及教大家判断市面上各类“创造力潜能开发”课程,究竟是不是智商税。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小测试。下面是市面上宣称能够提高创造力的课程,你觉得哪个能开发孩子的创造力潜能?
A.美术课程
B.STEM课程
C.乐高课程
D.手工课程
E.思维课程
F.全脑教育
请把你的答案记下来,等看完文后再来判断一次,看看会有什么不同。
创造力是什么?
创造力到底是什么?
心理学给出的答案是:“创造力是一种能激发新想法和产生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所得到的产品不单纯新颖或者超乎寻常,而是与情境相适应,并被他人认为是有价值的”。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能够创造出“独创的和有效用的事物”的能力。
也就是说,创造力有两个要点,第一,是独创的;第二,是有用的。
举例来说,如果一件艺术作品要具有创造性,它必须要呈现新的艺术元素,还要能给参观者带来有用的信息,比如启发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思考等。
但是,幼儿的思维水平比较低,他们的创造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低水平的创造,对别人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只是对孩子个人有意义,基本不能符合第二点“是有用的”标准。
因此,从创造力是什么的角度来说,判断的标准只取第一点即可,即:孩子是否有原创的东西出现?
假如孩子在美术或乐高课程中,始终是跟着老师的示范走,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意,那么即使孩子画得再好、搭建得再好等,都不能说是培养了创造力,只能说是提高了孩子的绘画技巧、动手技能等。
创造力包括什么?
每个孩子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创造力,但有些孩子会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这其中的差距在哪呢?
我们可以从创造力成分这一个角度来分析。
那么创造力包括哪些成分呢?创造力投资理论总结了有六大,其中与幼儿阶段最为相关的有两个:
(1)智力。在这里主要指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性格。冒险性、成长的愿望和自信这些创造型性格。
结合幼儿阶段的发展与学习特点,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以下判断标准:
(1)孩子是否能发现并初步解决新问题?
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孩子有没有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并试图解决?当然,这个“新”主要是指对孩子来说,是“新”的。
比如,老师引导用红和黄可以配出橙色,孩子在配颜料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比例的颜料配出来的橙色是不一样的,并由此联想到,红和绿能配出什么颜色等,这些都是能够提高创造力的有效成分。
如果孩子只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老师的布置的任务,那么就不能算作有创造力。
(2)孩子是否变得乐于冒险?想要不断进步?更自信?
比如,孩子在参加乐高的课程中,愿意尝试不确定能否成功的模型,想要搭更大、更复杂的模型,对自己玩乐高的能力感到很骄傲等等,这些都是创造型性格在活动中的具体展现。
相反,如果孩子在课程中,不愿意主动尝试新的内容,也没有想要越来越“牛”的干劲儿,对自己的表现也评价一般,那么无论课程的初衷是怎样,孩子的表现到底如何,也都不能算是训练了创造力。
创造力能被培养出来吗?
什么样的课程最能提高创造力呢?
答案是,任何机构、课程都不能“培养”出孩子的任何创意,但好的课程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有益于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所以,家长在选择课程时,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