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研究中,人格测量的主流方法包括访谈和调查问卷。访谈需要经过严格训练的人格心理学研究者与个体进行对话,在个体积极配合的情况下获取个体的人格信息。访谈法能够灵活地照顾到个体的差异,并且能够应对特殊情形。但是,访谈法难以广泛使用,因为它必须依赖优秀的专业测评人员才能进行。调查问卷方法需要个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卷上的问题,然后根据答案的分数对应到相应的人格特质中。调查问卷的优点是易于管理和应用,容易推广,答案分数的计算方法客观,并且可以直接获取检测对象的回答。但是调查问卷的局限性也很明显,测验对象可能对自身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在回答问题时他们可能会尝试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也可能会尝试根据自己的期望和愿望作答,所以很难得知他们在完成调查问卷时是否精神集中和足够谨慎。尽管存在主观性等局限,调查问卷仍然是心理学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
以大五人格为例,研究者相继编制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其中一些问卷经过研究者的不断验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适用性,能够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等场景。根据问卷题目呈现的形式,可以将这些问卷分为语句自陈式、词汇核检表式和图片非言语式。在直陈式问卷中,每个题目均采用了自我描述性的句子或者短语来呈现。比如,“我认为我自己喜欢与他人合作”。
NEO-PI就是最早编制的自陈式大五人格问卷,总共包含了道题目。由于该测验题目量多,测试所需时间过长,因此科斯塔(Costa)和麦克雷(McCrae)在确保尽量覆盖各个维度和信效度的前提下,编写了只有60道题目的简版NEO-FFI。词汇核检表式问卷的每道题目由两个意义相反的形容词组成,受测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两个形容词中直接选择一个分数。比如,在测试随和性维度的题目中,一组形容词的一极是“友好”,另一极是“冷淡”,受测者需要在两极之间的5点量表上打分。比较典型的词汇核检表式问卷有戈德堡提出的TDA叫和霍华德(Howard)与麦地那(Medina)提出的BFLQ。
为了消除语言文化因素在人格测验中的影响,研究者也在努力构建非言语式的大五人格测验问卷。比如FF-NPQ就是一种图片式的问卷,问卷中的每道题目就是一张图片,图片往往描绘的是某个人物在一个具体情境中表现出某种与其人格特质相关的特定行为。测试中,要求受测者在观看图片时,假定自己是这个图片里的中心人物,然后对自己做出该人物行为的可能性从“非常不可能”到“非常可能”进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