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咖小编
作者
金刀
编辑
G
近日,国内知名社交平台SoulAPP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发布了《04年Z世代职场心理健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现如今的年轻人正通过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重新诠释成功与成就。报告基于对名不同代际职场人士的问卷调查,揭示了职场人士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深入剖析了不同代际职场群体的心理状况,并探讨了代际间的差异及其应对策略。
报告中还提到,约70%的受访者曾因职场问题而面临心理健康困扰,尤其是女性、00后以及身处北上广深的职场人士。薪资停滞、工作回报/成就感不如预期以及晋升困难,成为引发“职场危机”的三大主要因素。这一现象表明,在追求职业发展的过程中,Z世代职场人士难以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当人们还在期望00后能站出来“整顿职场”时,Z时代群体,特别是00后,早已经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职场精神健康上面。相比于80和90后,00后从自由大学生转变为格子间“社畜”后,阵痛感比较强烈,负面情绪也最为显著。00后在解决这些负面情绪方面,也比他们的前辈更加“前卫”。报告中显示,00后比任何一个年龄段都要早去看心理医生,而且看过的占比也比其他世代更高。
01我,7岁,经常想不上班陈陈硕士毕业于香港某大学后,一直就职于国内某短视频公司。由于公司站在风口、业务团队处在核心位置、向上管理能力优秀等原因,在工作了近三年后,陈陈坐上了小团队领导的位置,手下的人既有刚毕业的00后,也有混迹职场多年的90后。
尽管陈陈已经在7岁就当上了小团队的领导,避免了职场中年危机的提前到来(指的是8岁没当上领导),但是工作的焦虑依然存在。一方面,陈陈所在短视频公司正在和国内的另一家开展激烈的商业竞争,整个公司上下氛围都比较紧张,陈陈所在的业务又是核心,自然承受着巨大压力。工作压力又直接表现在工作时长上:平均3:00以后下班,需要高频率出差等,又因为饮食不规律及工作压力过大,陈陈已经比进入这家公司前胖了0多斤;另一方面,尽管陈陈已经坐上了小领导的位置,但是互联网公司35岁危机仍然还在眼前,而且陈陈告诉我们,在她的上面还有很多“前辈”,如果想要在35岁前晋升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来确保自己不会因为年龄而被优化,首先得在与这些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对此她表示并没有太多信心。
“感觉自己已经到天花板,想要到更高的位置除非有贵人提携,否则真的很难卷过这些人。”陈陈无奈的告诉我们,尽管她很想在互联网行业长期干下去,但是已经有无数人血淋淋的案例告诉她,一旦出现年龄与职级不匹配的时候,工作就会产生巨大的波动。不仅要和同级别的人竞争更高的位置,也要防着下面的人“抢班夺权”,在长期对于未来职场不确定性的思考的同时,陈陈感觉自己有时候非常焦虑。
每当陈陈最焦虑的时候,都会选择和自己的母亲通电话。每次开口的第一句话一定都是“妈,我不想上班了。”但是在吐槽过后,陈陈依然会打起精神来继续努力工作,因为对于未来陈陈也有自己的一些规划:一切焦虑的源头都是因为钱不够,所以开源节流很重要。为此陈陈和男友已经定下了计划,两人再工作几年存够万就准备找个新一线城市躺平,并且两人决定一直不买房,这样仅靠每个月的利息就足够支付房租,算下来也比买房划算多了,而且如果有其他变故也可以一走了之。
0我是个i人,我厌恶上班社交瑾瑜自称是典型的i人。她给我们解释,所谓的i人,是广泛流行于年轻人中的MBTI性格测试的结果分类,指的是性格比较内敛、内向的人,简单来说就是社恐。所以比起80、90后因为繁重的工作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瑾瑜更多的心理压力来自于职场社交。
瑾瑜就职于某二线城市的本地公司,公司规模不大,工作时间为大小周,这在普遍单休的本地公司里已经算一股清流。瑾瑜在找了很久之后,努力避开了所有销售岗以及打着其他旗号实际招销售的工作后,终于找到了现在的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负责公司